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待物的意思、待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待物的解釋

(1).接納外物。《莊子·人間世》:“氣也者,虛以待物者也。” 成玄英 疏:“虛空其心,寂泊忘懷,方能應物。”

(2).指有求于外物。《莊子·山木》:“不求文以待形,固不待物。” 王先謙 集解引 宣穎 曰:“又何求於外物?” 成玄英 疏:“當分名足,不待於物也。”

(3).對待他人。《文子·道德》:“今吾欲正身而待物,何知世之所從規我者乎?”

(4).泛指待人接物。《晉書·元帝紀》:“帝性簡儉沖素,容納直言,虛己待物。”《宋書·武帝紀中》:“ 司馬平西 體國忠貞,款愛待物,當於古人中求耳。”《易·乾》“忠信所以進德也” 唐 孔穎達 疏:“推忠於人,以信待物,人則親而尊之,其德日進。”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待物,漢語詞彙,讀音為dài wù,其含義及用法可從多個維度解析:

一、基本含義

  1. 廣義待人接物
    指處理人際關系或對待事物時保持恰當态度,強調禮貌、尊重與包容。該詞既包含具體行為(如接人待物的禮節),也涵蓋心态層面的虛己納物(《莊子·人間世》中“虛以待物”)。

  2. 具體釋義

    • 接納外物:以開放心态應對外界,如《莊子》所述“虛以待物”。
    • 對待他人:如《晉書》記載晉元帝“虛己待物”,體現謙遜待人之道。
    • 泛指處世态度:涵蓋社交禮儀、事物處理等,如保持手部清潔以示禮貌。

二、哲學與文化内涵

三、使用場景

  1. 社交場合:如接人待物需注重禮節,避免失态(例:和尚接人待物的風度)。
  2. 日常生活:從對待物品的珍惜到處理事務的審慎态度均可適用。

四、造句示例

“待物”既是一個行為準則,也蘊含哲學思辨,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層次。

網絡擴展解釋二

待物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對待事物。它的拆分部首是辶和物,辶表示走的意思,物表示事物的意思。待物的筆畫數目是10畫。 待物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論語》中,其中有一句著名的名言就是“君子待物而後知其所不能”。這句話意思是一個人要先去與事物相處,才能了解到它的局限性。 在繁體字中,待物的寫法和簡體字一樣,沒有改動。 古代的漢字寫法和現代差别不大,但是形狀可能會稍有不同。如今我們習慣用的簡化字是在************共和國成立後逐步推廣的。 以下是幾個使用待物的例句: 1.他善于待物,能夠從細微之處發現問題。 2.隻有真正待物的人,才能明白事物的真實本質。 一些組詞和待物相關的詞語包括待人、待遇、待客等。 與待物近義的詞語有對待、對物、從事等。 與待物相反的意思是不待物、疏物、疏遠等。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