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名。即 鶴鳴山 。在 四川省 崇慶縣 西北。鵠,通“ 鶴 ”。《三國志·魏志·張魯傳》:“祖父 陵 ,客 蜀 ,學道 鵠鳴山 中,造作道書以惑百姓,從受道者出五鬥米,故世號米賊。” 宋 陸遊 《書寓舍壁又》詩:“ 鵠鳴 山谷曾遊處,剩欲扶犁學老農。”自注:“ 鵠鳴 ,一名 鶴鳴 ,在 邛 之 大邑縣 。”
鹄鳴山(又稱鶴鳴山)是位于中國四川省崇慶縣(今屬成都市下轄的崇州市)西北部的一座曆史名山,其名稱中的“鹄”為“鶴”的通假字。以下是綜合解釋:
地理位置與名稱
該山地處四川盆地西部,是道教發源地之一。因古時山中多鶴栖息,鳴聲清越而得名。
曆史與宗教意義
據《三國志·魏志·張魯傳》記載,東漢張陵(張道陵)曾在此山修道,創立五鬥米道(道教早期流派),奠定了道教的組織基礎。因此,鹄鳴山被視為道教聖地。
文學記載
宋代詩人陸遊在《書寓舍壁又》中提及“鹄鳴山谷曾遊處”,并在自注中說明鹄鳴山即鶴鳴山,位于邛崃山脈的大邑縣一帶,印證了其地理位置和文化影響。
補充說明:現代行政區劃中,鹄鳴山主要歸屬大邑縣管轄,部分區域屬崇州市。其道教文化遺迹和自然景觀至今仍吸引遊客與研究者。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曆史文獻或地方志資料。
《鹄鳴山》取自中國的古典文學作品《紅樓夢》。在小說中,鹄鳴山是賈府園林中的一座小山,以其奇特險峻的地勢和美麗的景色而聞名。這座山象征着賈府的繁華和富貴。
《鹄鳴山》的部首是鳥(鳥字旁),其拆分部首後面的部首是⺍。它的總筆畫數為17。
《鹄鳴山》一詞源于古代漢語,其中“鹄”是指大白鵝,而“鳴山”則表示山上的鳴叫聲。通過描述鹄鳴山山上白鵝的叫聲,詩人表達了對山的美景的贊美之情。
《鹄鳴山》的繁體字為鸠鳴山。
在古時的漢字寫法中,鹄鳴山的“鹄”字寫作“鳩”,“鳴”字寫作“㞢”,“山”字寫作“山曲”。整個詞的寫法為“鳩㞢山曲”。這種寫法在曆史上常見,反映了古代漢字書寫的演變。
明朝賈府的院落中,鹄鳴山巍峨聳立,山上栖息着許多白鵝。
鹄鳴、鹄鳴北極、鹄鳴器、鹄鳴谷、鹄鳴苑
鶴鳴山、雁鳴山、鳥鳴山
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