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泰阿的意思、泰阿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泰阿的解釋

(1).古寶劍名。 漢 袁康 《越絕書·外傳記寶劍》:“ 歐冶子 、 幹将 鑿 茨山 ,洩其溪,取鐵英,作為鐵劍三枚:一曰龍淵,二曰泰阿,三曰工布。”

(2).泛指寶劍。參見“ 倒2持泰阿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泰阿(tài ē)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詞彙,其釋義可從以下兩個核心義項展開:

一、古代名劍名稱

指春秋時期著名的寶劍,屬“十大名劍”之一,相傳為歐冶子與幹将所鑄。其名常見于古籍,象征權威與威勢。

出處:

《戰國策·韓策一》載:“韓卒之劍戟……龍淵、太阿,皆陸斷馬牛,水擊鹄雁。”此處“太阿”即泰阿,形容其鋒利無比。

《越絕書·越絕外傳記寶劍》明确記載:“歐冶子、幹将鑿茨山,洩其溪,取鐵英,作鐵劍三枚:一曰龍淵,二曰泰阿,三曰工布。”

二、比喻權柄或威勢

引申指至高無上的權力,多用于“倒持泰阿”這一典故,意為将權柄授予他人反而危及自身。

出處:

《漢書·梅福傳》雲:“倒持泰阿,授楚其柄。”以倒持寶劍喻指政權失控,警示掌權者不可輕授大權。


文化注釋:

泰阿劍在文獻中常與“龍淵”(後避唐諱改稱“龍泉”)并列,二者均為象征王權的神兵。其名亦作“太阿”,《史記·李斯列傳》有“服太阿之劍”之句,印證其作為帝王佩劍的尊貴地位。

參考資料: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上海辭書出版社,第3卷,第128頁。
  2. 《辭海》(第七版),上海辭書出版社,“泰阿”詞條。
  3. 《戰國策·韓策一》,中華書局點校本。
  4. 《越絕書·卷第十一》,上海古籍出版社校注本。
  5. 《漢書·卷六十七·梅福傳》,中華書局點校本。

網絡擴展解釋

“泰阿”是一個具有曆史和文化内涵的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一、本義與曆史淵源

  1. 古劍名稱
    泰阿(又稱“太阿”)是中國古代十大名劍之一,由春秋時期鑄劍大師歐冶子與幹将共同鑄造。據《越絕書·外傳記寶劍》記載,二人取茨山鐵英鑄造三劍,分别為龍淵、泰阿、工布。
    該劍以“威道”著稱,相傳楚王曾持泰阿劍退敵,象征君王威勢。

  2. 字義分解

    • 泰:含平安、極盛之意(如“泰運”“泰西”),亦有通順之義(如“天地交泰”)。
    • 阿(ē):此處為專名用字,非普通語義,部分文獻解釋為山陵彎曲處,但更多指向寶劍名稱的固定搭配。

二、引申與象征意義

  1. 泛指寶劍
    後世常以“泰阿”代指名貴寶劍,如《漢書·梅福傳》中“倒持泰阿”即用此泛化含義。
  2. 權力與危機的隱喻
    成語“倒持泰阿”比喻将權柄授予他人,反使自己陷于險境,如《漢書》批評秦朝“授楚其柄”的失策。

三、文化應用示例

四、讀音與常見誤讀

泰阿既是曆史名劍,亦演化為權力象征,其文化意義在成語與文獻中反複體現。如需進一步了解“倒持泰阿”等用法,可參考《漢書》或權威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背饑荒邊落不凍港才屬殘摯朝署茶餘飯飽宸算持辯絺繪持容踔厲駿發大伯娘登雲梯調練隊旗方徼肥饒附寶汗出洽背隳紊甲必丹嚼囓即刻疾狂擊滅濟濟锵锵咎謝屦舃墾荒扣折款睇窾曲老脫燎照鈴轅流泆六一國際兒童節六月飛霜黴黧夢破冥一密樹母氏醲醑驽疴杷柄撲曲輕怯人傑入監油商洛剡紙升聳神清氣朗挑選體面晚陰絃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