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悫士的意思、悫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悫士的解釋

亦作“慤士”。質樸誠實之士。《荀子·不苟》:“庸言必信之,庸行必慎之,畏法流俗,而不敢以其所獨甚,若是則可謂慤士矣。” 楊倞 注:“端慤不貳”。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悫士”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què shì,其核心含義指質樸誠實、忠厚正直的人。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悫士”由“悫”(意為誠實、謹慎)和“士”(指有品德或學識的人)組成,合指品行端正、不虛僞浮誇的君子。該詞強調内在的敦厚與外在的言行一緻。


二、出處與用法

  1. 經典文獻
    最早見于《荀子·不苟》:“庸言必信之,庸行必慎之,畏法流俗,而不敢以其所獨甚,若是則可謂悫士矣。” 楊倞注:“端悫不貳”,即言行始終如一,不因外界影響而動搖。
  2. 現代用法
    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多用于古文研究或特定語境中形容人的品德。

三、近義詞與相關詞


四、字義拆解


五、總結

“悫士”一詞承載了儒家對君子品德的理想化描述,強調言行一緻、質樸無華的特質。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荀子》原文或漢典等古籍工具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悫士

悫士是一個漢字詞語,常用于形容有高尚品質和忠誠正直的人。它的拆分部首是心和土,其中心為主體部首,土為輔助部首。因此,悫士的筆畫數為10劃。

悫士這個詞的來源比較古老,最早可以追溯到三國時期的《三國演義》中,描述的是劉備的忠誠謀士諸葛亮。在書中,諸葛亮被形容為悫士,意味着他具有高尚的品質、聰明才智以及忠誠正直的性格。

在繁體字中,悫士的寫法相對于簡體字有所變化。其中,“悫”字的上面多了一個“水”字旁,而“士”字的上面多了一個“土”字旁。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所差異,包括悫士這個詞。在古代,以字形結構和詞義為基礎,悫士的寫法稍有不同。例如,悫字中的“貴”要寫作“貴”,而士字的結構也曾有所變化。

例句:

1. 他一直被稱為悫士,因為他的品德高尚且忠誠正直。

2. 在困難的時候,他展現出了悫士的智慧和勇氣。

組詞:悫德、悫行、悫誠、悫節、悫言

近義詞:忠誠、正直、高尚、純潔

反義詞:奸詐、邪惡、不忠、虛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