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釣的意思、垂釣的詳細解釋
垂釣的解釋
[fish] 釣魚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複乘舟夢日邊。——李白《行路難》
詳細解釋
垂竿釣魚。 漢 嚴忌 《哀時命》:“下垂釣於谿谷兮,上要求於僊者。” 唐 孟浩然 《臨洞庭》詩:“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宋 範仲淹 《贈方秀才》詩:“隣裡多垂釣,兒孫半屬文。” 碧野 《富春江畔·釣6*魚6*台》:“遙想當年, 嚴子陵 在 釣6*魚6*台 上垂釣,鲥魚肥鮮。”
詞語分解
- 垂的解釋 垂 í 東西一頭挂下:垂楊柳。垂釣。垂直。垂線。垂手(a.表示容易;b.表示恭敬)。垂淚。垂髫(頭發下垂,指兒童)。垂頭喪氣。 敬辭,用于别人(多是長輩或上級)對自己的行動:垂愛。垂憐。垂詢。 傳下去,傳留後世:垂範。永垂不朽。 接近,快要:垂危。垂老。垂成。功敗垂成。 筆畫數:; 部首:土; 筆順編號:
- 釣的解釋 釣 (釣) à 用餌誘魚上鈎:釣魚。釣餌。垂釣。釣具。 施用手段取得:沽名釣譽。 筆畫數:; 部首:钅; 筆順編號: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垂釣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垂釣
一、基本釋義
“垂釣”指将釣竿懸垂于水中,利用釣鈎、餌料引誘并捕獲魚類的活動。其核心動作包含“垂”(懸垂釣線)與“釣”(誘捕魚類),常見于江河、湖泊等水域。該詞強調靜态的等待過程,區别于主動撒網的捕撈方式。
二、文化内涵
在漢語文化中,“垂釣”具有三重象征意義:
- 隱逸情懷:源于姜太公渭水垂釣典故(《史記·齊太公世家》),喻指賢者待明主而仕的智慧,後衍生為文人遠離塵嚣、寄情山水的意象。如柳宗元“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江雪》),以垂釣寄托孤高心境。
- 修身養性:道家視垂釣為“靜心守一”的修煉方式,《莊子·刻意》載“就薮澤,處閑曠,釣魚閑處,無為而已矣”,強調其與自然相融的哲學意蘊。
- 生活情趣:作為傳統休閑活動,常見于民俗記載。如《詩經·衛風·竹竿》“籊籊竹竿,以釣于淇”,描繪了先秦時期民間垂釣場景。
三、延伸意義
現代漢語中,“垂釣”可隱喻“耐心等待機遇”,如“商海垂釣”指靜候投資良機;亦用于描述專注狀态,如“垂釣靈感”比喻沉浸于創作思考。
權威參考來源:
-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第198頁。
-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4年,第2卷第1453頁。
- 《中國釣魚文化》,陶思炎著,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3年,第27-35頁。
- 《莊子譯注》,楊柳橋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第231頁。
網絡擴展解釋
垂釣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chuí diào,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以下内容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垂釣指使用釣竿、魚鈎、漁線等工具,從水域中釣魚的活動。其字面含義是“垂竿而釣”,即手持釣竿将魚線垂直投入水中等待魚上鈎,強調靜候與專注的狀态,3,。
二、詞義分解
- 垂:意為“懸挂、垂下”,描述釣竿向下延伸的動作。
- 釣:指用餌誘捕魚類,核心在于技巧與耐心。
兩者結合為偏正結構,突顯“垂竿釣魚”的形态。
三、垂釣的分類
現代垂釣主要分為兩類:
- 淡水釣:包括沉底釣(魚鈎沉入水底)、流水釣(動态水域)和中層釣(特定水深)等技法。
- 海釣:分為岸釣(在海岸線操作)和船釣(乘船至深海區域),2,。
四、文化意義與文學意象
垂釣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常被賦予隱逸、淡泊的象征,如唐代詩人孟浩然《臨洞庭》中“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即借垂釣表達對閑適生活的向往。古人也多用竹竿、絲線和羽毛浮子等簡易工具垂釣,體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智慧。
五、例句與應用
- 他閑暇時喜歡在溪邊垂釣,享受甯靜時光。
- “垂釣碧溪”常被用來形容超然物外的精神狀态,。
若需了解更多技術細節或曆史背景,可參考權威詞典(如漢典)或垂釣專業指南,3,。
别人正在浏覽...
罷祠殘落稱栩槌杵大觳道僧打破砂鍋虭蛥頂水點方命胳揪行道樹寒戀重衾遑遽花飾駕薨舊醅矩方舉例發凡沮議具瞻快馬子狂擊藍采和理辜留客卵用雞廬落芒然耐受力南征北戰内才甯了煗女會旁通曲暢袍皮老爬窩棚欄普覃鉛虎芹曝瞿塘賈人戶榮競傷臉燒棧聖谛深窅壽滿天年霜辰抒寫宿尚镗鞳外視外胎妄說亡以物貌俠床跣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