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聖谛的意思、聖谛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聖谛的解釋

梵文的意譯,即神聖的真理。佛教基本教義之一。《俱舍論·分别賢聖品六之一》:“何義經中説為聖諦,是聖者諦,故得聖名。”參見“ 四聖諦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聖谛”是佛教核心術語,源自梵文,意為“聖者的真理”,指佛陀所證悟的絕對真實之理。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聖谛(巴利語ariyasacca)由兩部分構成:

二、四聖谛的核心内容

聖谛通常指佛陀提出的四聖谛,即四種根本真理():

  1. 苦谛(Dukkha):
    揭示世間本質為“苦”,包括生老病死等八苦,以及五蘊(身心)聚合帶來的不圓滿性。
  2. 集谛(Samudaya):
    苦的根源是貪、嗔、癡(三毒),由無明引發的執着與業力導緻輪回。
  3. 滅谛(Nirodha):
    滅除苦因後可達到涅槃,即貪嗔癡的止息與究竟解脫。
  4. 道谛(Magga):
    實踐八正道(正見、正思維等)以通向涅槃的修行方法。

三、詞源與意義擴展

四、應用與修行

佛教徒通過修習四聖谛,從認知苦的本質到實踐解脫之道,最終實現覺悟。例如,修行人面對是非時,需以四谛觀照煩惱根源,通過持戒、禅定與智慧逐步超越。

如需進一步了解四聖谛的哲學體系或具體修行方法,可參考《阿含經》等原始佛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詞義解釋

《聖谛》是一個充滿哲學意味的詞語,意思是指形形色色的思想、信仰、教義中的核心真理或至高無上的原則。它通常用來形容某種智慧或信念,以及從中得到的指導和啟示。

拆分部首和筆畫

根據漢字的構造,可以将《聖谛》拆分成 “土”和“言”,同時“土”又可以拆分成“土”和“一”。其中,“土”是主導部首,而“言”則是輔助部首。根據漢字的筆畫數,可以看到,拼寫《聖谛》需要七個筆畫。

來源

《聖谛》這個詞語最早出現于佛教的經典文獻中,如《法華經》等。佛教倡導的思想和信仰體系包含廣泛的智慧和洞見,而《聖谛》則是佛教的核心精髓,代表着教義的最高真理。

繁體

在繁體字中,聖谛的寫法為「聖諦」。這種寫法被廣泛使用于繁體字地區,如台灣、香港、澳門等地。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中,聖谛的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例如,根據古代《康熙字典》的記載,聖谛可以寫作「聖帝」或「帝聖」等。這些寫法強調了帝王的親身體驗和智慧,将之與聖谛的概念相聯繫。

例句

1. 佛教的《聖谛》為人們提供了一條通向智慧和解脫之門。

2. 這本書道出了人生的《聖谛》,讓我對自己的存在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組詞

1. 德聖:指德行卓越、具有崇高品質的人。

2. 神聖: 形容具有超自然力量、尊貴和敬畏的事物。

3. 谛聽:指細心傾聽、認真思考真相的行為。

近義詞

1. 真谛:指最真實、最核心的真理或道理。

2. 信條:指信仰或理念中的核心原則或主旨。

3. 精髓:指某種思想、學問中的最重要、最精華的部分。

反義詞

1. 愚昧:指無知或缺乏認知的狀态。

2. 迷惑:指在追求真理時容易被幹擾或迷失方向。

3. 誤導:指錯誤地引導他人,使其産生錯誤的認知或思考。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