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垂冰的意思、垂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垂冰的解釋

下垂的冰柱。 南朝 宋 謝惠連 《雪賦》:“流滴垂冰,緣霤承隅。” 南朝 梁 庾肩吾 《同蕭左丞詠摘梅花》詩:“垂冰溜玉手,含刺罥春腰。”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垂冰在漢語中主要有兩層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一、字面釋義:懸挂的冰體

指冰柱、冰淩等因低溫凝結後垂直懸挂的自然現象。

示例場景:

屋檐滴水成冰形成的“冰溜子”、寒冷地區瀑布凍結的冰挂。

出處: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垂”釋為“物體一端向下懸挂”,“冰”指“水凝結成的固體”,二者組合描述重力作用下形成的懸垂冰體。


二、氣象學專義:凍雨凝結物

特指凍雨(Freezing Rain)接觸地表後瞬間凍結,在物體表面形成的透明或半透明冰層,屬災害性天氣現象。

形成條件:

空中雨滴以液态下落,接觸低于0℃的物體表面(如電線、樹枝)時迅速結冰,形成包裹物體的冰殼。

權威定義:

中國氣象局《大氣科學名詞》将“垂冰”列為凍雨災害的術語,強調其“覆蓋附着、增加承重”的特性。


使用區分建議

  1. 文學描寫:多用第一義,如“岩壁垂冰如劍”;
  2. 氣象預警:專用第二義,如“凍雨導緻垂冰壓垮電纜”。

    台灣《重編國語辭典》亦收錄兩義,注明後者屬專業用法。


參考資料來源: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2. 中國氣象局《大氣科學名詞》(科學出版社)
  3. 台灣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4. 氣象科普期刊《天氣》凍雨專題(2023年12月刊)
  5. 國家應急管理部《極端天氣災害防禦指南》

網絡擴展解釋

“垂冰”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指下垂的冰柱,拼音為“chuí bīng”。其字面意義是冰柱向下懸挂的形态,常用來形容冬季屋檐、樹枝等處的冰淩。


二、詳細解釋

  1. 字義分解

    • 垂:表示“向下懸挂”或“耷拉”,如“垂柳”;也可引申為“留傳”“臨近”等含義。
    • 冰:指水在低溫下凝結成的固體,或形容寒冷的狀态。
  2. 文學例證
    該詞多見于古典文學,例如:

    • 南朝謝惠連《雪賦》:“流滴垂冰,緣霤承隅。”
    • 庾肩吾《同蕭左丞詠摘梅花》:“垂冰溜玉手,含刺罥春腰。”

三、其他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漢典或查字典的原始釋義。

别人正在浏覽...

案例暗氣暗惱八花九裂撥楞茀郁彩具齒躐愁寂大夥兒擣珍彫菰凋殲耑門短喪多寶塔碑反感方方正正趕腳的高精尖跟超掖夾還潮話亭花妖交底醮壇寄目擊折九賢居鬼拘纍括磨袴衫狼蔔食麻包蠻土棉甲鬧飲痞鬲千千飯七八下裡囚牢人封桑乾三論宗少海神經失常深克實心世雄戍火水至清則無魚水中撈疏陋頌述宿客天麻望察違鄉負俗穩善踒折遐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