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士祭神的壇場。 唐 陸龜蒙 《和南陽潤卿将歸雷平》:“真仙若降如相問,曾步星罡遶醮壇。” 明 沉德符 《野獲編·科場三·王國昌》:“ 嘉靖 間,巡視光祿給事中 楊允繩 ,糾劾光祿寺丞 胡膏之 貪,反為所訐,謂其訕上事玄,故減醮壇供給。” 洪深 《五奎橋》:“他剛才還在收拾醮壇的。”
“醮壇”是道教儀式中的專用術語,指道士進行祭祀、齋醮科儀等宗教活動時設立的壇場。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醮壇是道教祭祀神明或舉行法事的場所,通常以土石築成高台,并布置法器、供品等。其名稱由“醮”(指設壇祭神)和“壇”(祭祀高台)組合而成,體現宗教儀式的神聖性。
結構與功能
曆史文獻記載
延伸含義
在文學作品中,醮壇也象征神秘、莊嚴的宗教氛圍。例如《初刻拍案驚奇》中描述角色因急事“不顧醮壇齋戒”,側面體現其神聖性。
醮壇是道教文化的重要載體,既是物理空間上的儀式場所,也承載着宗教信仰和儀式規範。欲了解更詳細執事分工或科儀流程,可參考道教典籍或專業研究文獻。
《醮壇》這個詞來源于漢語,它是指古代用來舉行祭祀儀式的壇子。古人在醮壇上祭祀神靈,祈求平安和祥。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醮壇》的拆分部首和筆畫、繁體寫法、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與之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醮壇》的拆分部首是⻏(酉)和土。它的總筆畫數是12。
《醮壇》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它是古代人民舉行祭祀儀式時所使用的物品。
《醮壇》的繁體寫法是「醮壇」。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與現代有所不同。《醮壇》的古時候漢字寫法是「酵壇」。
1. 今天,我們在醮壇上向神靈祝福。
2. 那位年邁的長者親自主持了醮壇的儀式。
3. 這座古老的醮壇上保存着許多祖先的祭品。
與《醮壇》有關的組詞有:醮神、祭壇、壇竈。
《醮壇》的近義詞包括:祭壇、祭台。
《醮壇》的反義詞為:廟堂、凡壇。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