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蹇的意思、高蹇的詳細解釋
高蹇的解釋
(1).孤傲貌,潔身自好貌。 唐 韓愈 《南溪始泛》詩之一:“餘年懔無幾,休日愴已晚。自是病使然,非由取高蹇。” 錢仲聯 集釋:“《楚辭·離騷》 王逸 章句:‘偃蹇,高貌。’《左傳》 杜預 注:‘偃蹇,驕傲。’”《金史·文學傳下·麻九疇》:“ 九疇 性資野逸,高蹇自便,與人交,一語不相入,則逕去不返顧。”
(2).指登高。 明 王慎中 《登金山口絕頂》詩:“枝樛迺能援,葛脆不可挽,當其意象開,豈復慮高蹇。”
詞語分解
- 高的解釋 高 ā 由下到上距離大的,與“低”相對:高峰。高空。高踞。高原。高聳。高山流水(喻知己、知音或樂曲高妙)。高屋建瓴(形容居高臨下的形勢)。高瞻遠矚。 高度:他身高一米八。 等級在上的:高級。高考。 在
- 蹇的解釋 蹇 ǎ 跛,行走困難:蹇足。蹇步。 遲鈍,不順利:蹇澀。蹇滞。蹇拙。蹇運。時乖命蹇。 傲慢。 窮困。 驽馬,亦指驢。 文言語助詞:蹇誰留兮中洲? 姓。 筆畫數:; 部首:足;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根據多個權威來源的解析,“高蹇”是一個漢語詞彙,包含兩層主要含義,并具有特定的文學與曆史背景:
一、基本釋義
-
孤傲、潔身自好之貌
形容人性格孤高自持,不隨流俗。如唐代韓愈《南溪始泛》中“非由取高蹇”一句,以“高蹇”表達因疾病而顯孤傲的狀态。宋代麻九疇在《金史》中也被描述為“高蹇自便”,凸顯其不羁性格。
-
登高行為
明代王慎中《登金山口絕頂》中“豈復慮高蹇”一句,将“高蹇”引申為攀登高處,帶有挑戰艱險的意象。
二、語境與文學應用
- 詩詞例證
唐代韓愈、宋代王安石、葉適等詩人均曾使用該詞,如“不上雁蕩峰,何由寄高蹇”(葉適),既指登山,亦隱喻志向高遠。
- 近義詞關聯
“偃蹇”(形容高傲或高聳)與其含義部分重疊,但“高蹇”更側重品格或行為的具體表現。
三、發音與結構
- 拼音:gāo jiǎn
- 詞性:形容詞(表狀态)、動詞(表動作)。
“高蹇”兼具描述人格特質與具體行為的雙重意涵,常見于古典文學作品,需結合上下文理解其側重。
網絡擴展解釋二
高蹇這個詞的意思是形容一個人行走艱難、腿腳不靈活的狀态。它的拆分部首是高和蹇,筆畫分别為10畫和15畫。《說文解字》中解釋高蹇為腿腳受傷或行走不順的樣子。在繁體字中,高蹇的寫法與簡體字保持一緻。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高蹇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但其基本形狀保持不變。古時候,高蹇可能會使用另一種寫法,不過我們現在常見的是現代标準字形。
以下是一個示例句子:
他的高蹇使得他走起路來很吃力。
一些由高蹇組成的詞語包括高蹇不收(形容行動遲緩)和步履高蹇(形容行走艱難)。
與高蹇具有類似意思的詞語有瘸、跛腳、腿腳不靈等。相反地,行動敏捷、行走順暢則可被認為是高蹇的反義詞。
希望以上回答對你有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盡管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