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親族的統稱。《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 荊軻 之湛七族, 要離 之燒妻子,豈足道哉!” 裴骃 集解引 張晏 曰:“七族,上至曾祖,下至曾孫。” 司馬貞 索隱:“又一説雲,父之族,一也;姑之子,二也;姊妹之子,三也;女子之子,四也;母之族,五也;從子,六也;及妻父母凡七。” 南朝 梁 劉孝标 《廣絕交論》:“約同 要離 焚妻子,誓殉 荊卿 湛七族。”
(2).指 西漢 時七個以外戚關系把持朝政的家族。 晉 庾亮 《讓中書令表》:“向使 西京 七族, 東京 六姓,皆非姻黨,各以平進,縱不悉全,決不盡敗。”
“七族”一詞在漢語中有兩層主要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範圍定義
存在兩種不同解釋():
使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古代連坐刑罰,強調因一人犯罪而波及廣泛親屬的殘酷性()。
指西漢時期通過外戚關系掌控朝政的七個家族,具體有兩派說法():
“七族”與“三族”“九族”等詞類似,但範圍更廣,反映了古代宗法制度與刑罰的嚴酷性。需注意具體語境區分其指代(如刑罰牽連或外戚集團)。如需更詳細曆史案例,可參考《史記》《漢書》等原始文獻。
《七族》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指七個家族或七個血緣上有關聯的家庭團體。
漢字《七族》拆分為兩個部首:一是丿字旁,二是亻字旁。
拼音為 "qī zú"。
《七族》一詞來自于中國古代文獻《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中的一句話:“願宣帝之誓,墐分土官,立定七族。”意思是指韓信的家族以及六個他在九江、吳郡等地封建土地,一共七個與他相關的家族。
《七族》的繁體字為「七族」。
古代漢字《七族》的寫法與現代基本相同。
1. 這次活動團聚了我們的七族,非常熱鬧。
2. 這個村莊的七族之間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聯繫。
1. 七世族譜
2. 九族
3. 十族
1. 家族
2. 宗族
3. 家庭團體
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