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五裁的意思、五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五裁的解釋

即五禁。《靈樞經·九針論》:“病在筋,無食酸;病在氣,無食辛;病在骨,無食鹹;病在血,無食苦;病在肉,無食甘。口嗜而欲食之,不可多矣,必自裁也,命曰五裁。”詳“ 五禁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五裁”是中醫理論中的術語,主要涉及疾病狀态下對五味的節制。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概念

“五裁”中的“裁”指節制,即在五行理論框架下,根據五髒疾病狀态調整五味攝入,避免加重髒腑損傷。其核心思想源于《黃帝内經》,強調“陽之所生,本在五味;陰之所宮,傷在五味”(《素問·生氣通天論》),說明五味對髒腑有雙向作用。

二、具體内容

根據《靈樞經·九針論》記載,五裁(又稱“五禁”)的具體表現為:

  1. 病在筋:忌食酸味(酸屬木,對應肝,過食傷筋);
  2. 病在氣:忌食辛味(辛屬金,對應肺,過食耗氣);
  3. 病在骨:忌食鹹味(鹹屬水,對應腎,過食損骨);
  4. 病在血:忌食苦味(苦屬火,對應心,過食凝血);
  5. 病在肉:忌食甘味(甘屬土,對應脾,過食滞肉)。

三、理論基礎

四、應用意義

五裁不僅是飲食禁忌,更是中醫辨證施治的組成部分,強調通過飲食調節輔助疾病恢複。例如,骨病患者需減少鹹味食物(如海産品),以避免腎水過盛影響骨骼修複。

注:以上内容綜合了《黃帝内經》《靈樞經》的經典論述及現代中醫理論解釋,具體應用需結合臨床辨證。

網絡擴展解釋二

五裁的意思

《五裁》是一個漢字詞語,具有多種含義。常見的解釋有以下幾個方面:

  1. 指東漢時期劉安編撰的司法工具,用于裁判案件。也形容以司法手段解決争端。
  2. 指五種不同的裁判方式或标準。
  3. 泛指刑事、民事等各類法律裁決。

拆分部首和筆畫

《五裁》一詞的部首拆分為“衣”和“白”,部首“衣”表示與衣物有關,而部首“白”表示與白色有關。此外,《五裁》共有12個筆畫。

來源

《五裁》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法律制度。它最早見于東漢時期劉安所編撰的《新書·法律公式篇》中,用于指導司法裁判工作。

繁體

《五裁》的繁體書寫形式為「五裁」。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漢字《五裁》的書寫方式與現代略有不同。具體而言,古時候的《五裁》中,字形上有一些細小變化,但整體結構與現代字形相似。

例句

1. 那個地方的司法裁判采用了《五裁》的原則。

2. 法官根據《五裁》的标準作出了正義的判決。

組詞

衍生自《五裁》的一些組詞有:

近義詞與反義詞

近義詞:審判、裁定

反義詞:和解、調解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