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方言。深夜不歸。《群強報》1918.8.1:“夙日知道主人是慣愛拉晚兒放夜遊,這一程子是早出晚歸總沒戀晚兒。”
(2).特指人力車工人夜間出車。 老舍 《駱駝祥子》十二:“無論冬天夏天總是‘拉晚兒’。”原注:“拉晚兒,是下午四點以後出車,拉到天亮以前。” 吳祖光 《闖江湖》第五幕:“唱半天戲,蹬半天車,有時候還拉晚兒呐。”
“拉晚兒”是一個漢語方言詞彙,主要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理解:
基本含義
指深夜不歸或夜間活動,常見于北方方言中。例如形容年輕人深夜在外逗留遊玩,如“中秋節那夜,我們到陽明山拉晚兒去!”。該詞也特指人力車夫夜間工作,描述他們在傍晚至天亮前出車拉客的謀生方式。
文化背景與文學引用
這一詞彙在老舍的《駱駝祥子》中被多次使用,原文提到“無論冬天夏天總是‘拉晚兒’”,并注釋為“下午四點後出車到天亮前”。吳祖光的《闖江湖》也提到戲曲藝人兼做車夫“有時候還拉晚兒”,反映了舊社會底層勞動者晝夜勞作的生活狀态。
提示:部分網絡釋義中提到的“推遲、延遲”含義(如)可能與方言的實際用法存在偏差,建議以權威文學或詞典解釋為準。
《拉晚兒》是北京方言中常用的詞語,表示“賴着不走,拖延時間”的意思。它常常用來形容一個人在工作或其他事情上故意拖延,不按時完成任務。
《拉晚兒》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手”,由于這個詞是一個口語詞彙,所以并沒有明确的官方筆畫。
《拉晚兒》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北京方言中。在北京話中,拉意為“拖延”,晚指的是“時間”,而兒是北京方言中常用的語氣助詞,表示強調和獨特性。因此,拉晚兒可以理解為“拉長時間”的意思。
繁體字中,《拉晚兒》可以寫作《拉晚兒》。
古時候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可以寫作《拉晚爾》。
1. 他總是喜歡拉晚兒,從不按時完成工作。
2. 不要再拉晚兒了,我們已經沒有多少時間了。
3. 這個人很會拉晚兒,不管是工作還是生活上都喜歡拖延。
拉晚兒沒有常規的組詞用法,因為它本身已經是一個完整的詞組。
近義詞包括:拖延、拖沓、拖拉、拖拖拉拉。
反義詞包括:及時、準時、迅速。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