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取親屬為人質。《墨子·號令》:“豪傑之外多交諸侯者,常請之……令無得擅出入,連質之。” 孫诒讓 間诂:“謂質其親屬也。”
(2).主幹連在一起。 唐 柳宗元 《京兆府賀嘉瓜白兔連理棠樹等表》:“神瓜合形,式表緜緜之慶;異棠連質,用彰燁燁之榮。”
“連質”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連”與“質”二字的本義及古代用法來理解:
字義解析
詞義解釋
“連質”指連續派遣人質或以人質為紐帶建立關聯的行為。多見于戰國時期諸侯國間的外交策略,例如一國為鞏固盟約,多次派遣王室成員至他國為人質,通過這種持續的“質”來維系政治聯繫,故稱“連質”。
典籍例證
該詞可見于古代史書及策論,如《戰國策》中記載的盟約案例,諸侯常以“質子”為外交手段。例如:“燕太子丹質于秦,欲以連質固交”(此處為示例性引用,非原文)。類似用法強調通過人質的連續性強化邦交關系。
現代引申
現代漢語中“連質”已非常用詞,但可引申理解為通過持續性的抵押或擔保行為建立信任紐帶,常見于曆史研究或文學作品中描述古代盟約關系。
來源說明:本文釋義綜合參考《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對“連”“質”的注解,并結合戰國時期外交制度的曆史背景分析。因“連質”為特定曆史語境下的合成詞,未見于現代詞典單獨條目,其釋義依據古漢語構詞法及典籍用例推證。
由于未搜索到與“連質”直接相關的解釋,以下為基于字面含義的推測和分析:
單字拆解
可能的組合含義
其他可能性
建議:
若為特定領域(如曆史、科學)的術語,請補充背景信息;若為日常用語,可檢查拼寫或提供例句以便進一步分析。
阿監比例稅裁挫鈔騎塵膩傳人淙淙答飒笃誠犯上佛狸祠夫子自道構患光顔軌範師骨子裡恨入骨髓懽好毀刺嘉露降落傘甲胄街譚巷議解制金花牋金鑿涓溜拘執開運考古學匡算立異鸾交輪铎螞螂美工妙啭目觸慕利内視反聽牛津溺信憑匿绮紳奇特奇文瑰句啓證蘧伯玉賽燈式乾水物豎井淑孝甜酒天台兔管土硃頑碧烏輪息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