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古通今的意思、博古通今的詳細解釋
博古通今的解釋
[have both ancient and modern knowledge;be crudite and informed] 通曉古今一切知識和事情,形容知識淵博。亦稱“博古知今”
詳細解釋
通曉古今的事情。形容學識淵博。《晉書·石崇傳》:“君侯博古通今,察遠照邇,願加三思。” 元 劉壎 《隱居通議·雜錄》:“子大夫博古通今,夙抱經濟之藴,其據經以對,毋有所隱。” 鄭觀應 《盛世危言·西學》:“夫所貴乎通儒者,博古通今,審時度勢。” 魯迅 《準風月談·我們怎樣教育兒童的?》:“《自由談》的投稿者,常有博古通今的人,我以為對于這工作是很有勝任者的。”
詞語分解
- 博古的解釋 通曉古代的事情雅好博古詳細解釋.通曉古代的事情。 漢 張衡 《西京賦》:“有 憑虛公子 者,心奓體忲,雅好博古,學乎舊史氏。” 南朝 梁 沉約 《與何胤勑》:“吾雖不學,頗好博古。” 宋 歐
- 通今的解釋 通曉當今的知識。 宋 周必大 《敷文閣學士李仁甫挽詞》:“鳴珮 甘泉 不乏人,誰能博古復通今。” 清 彭玉麟 《廣學校》:“夫所貴於儒者,貴其博古耳,通今耳。” 鄭觀應 《題何沃生胡翼南新政書》詩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博古通今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博古通今”是一個漢語成語,形容人知識淵博,既通曉古代曆史,又熟悉現代事物。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 字面分解:由“博”(廣博)、“古”(古代)、“通”(通曉)、“今”(現代)四字組成,強調對古今知識的全面掌握。
- 核心含義:指學問深厚,能夠将古代智慧與現代知識融會貫通,常見于稱贊學者或博學之人。
二、出處與演變
- 最早記載:出自《孔子家語·觀周》:“吾聞老聃博古知今。”,後演變為“博古通今”。
- 曆史用例:晉代《晉書·石崇傳》中也有“君侯博古通今,察遠照迩”的表述,可見其應用廣泛。
三、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見多識廣、滿腹經綸、學富五車()。
- 反義詞:孤陋寡聞、不學無術、寡見少聞()。
四、用法與例句
- 語法功能:多作謂語或定語,含褒義,如“王老師博古通今,上課風趣幽默”。
- 實用例句:
- “曆史學家通曉文獻,堪稱博古通今。”
- “他引經據典的論述,展現了博古通今的學識。”
五、應用場景
常用于學術評價、人物贊美或文學創作,例如描述教師、曆史學者或文化評論家的淵博學識。其核心是強調知識的深度與跨時代貫通能力。
網絡擴展解釋二
博古通今 - 這個詞的意思是指具備對古今各個時期的事物有深刻理解和通曉的能力。這個詞可以拆分為部首蔔和通,其中蔔表示占卜,通表示通曉。蔔的筆畫數為2畫,通的筆畫數為10畫。《博古通今》來源于中國古代的典籍《周易·系辭上》中的形容詞短語,意為能夠通過對過去和現在的了解,研究探求出一切事物的規律和道理。在繁體字中,蔔的寫法為蔔,而通的寫法為通(但上部的橫改為撇)。在古時候,蔔的寫法為口上邊加上一點,通的寫法為一個人工具和三個點。例如:古代漢字寫法中的蔔,通的字形為他。博古通今可以用作形容詞或動詞,例如:“他是一個博古通今的學者,對曆史了解非常深刻。”組詞中可以包含有博古通今這個詞的詞語有博古、通今等。近義詞可以包括博聞強識、淵博等。反義詞可以包括淺薄、無知等。
博古通今
這個詞的意思是指具備對古今各個時期的事物有深刻理解和通曉的能力。
拆分部首和筆畫:蔔(2畫)+ 通(10畫)。
來源:《周易·系辭上》。
繁體:蔔的寫法為蔔,通的寫法為通(但上部的橫改為撇)。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蔔的寫法為口上邊加上一點,通的寫法為一個人工具和三個點。
例句:“他是一個博古通今的學者,對曆史了解非常深刻。”
組詞:博古、通今等。
近義詞:博聞強識、淵博等。
反義詞:淺薄、無知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