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後漢書·王丹傳》載: 丹 同郡 河南 太守 陳遵 友人喪親, 遵 赙助甚豐。 丹 乃懷缣一匹,陳之于主人前,曰:“如 丹 此縑,出自機杼。” 遵 聞而有慚色。 丹 子有同門生喪親,家在 中山 ,白 丹 欲往奔慰。 丹 不許,令寄缣以祠。人問其故, 丹 舉古人交遊之例說明交道之難。後因用“問縑遊”指笃實而又謹慎的交遊。 唐 高適 《東平旅遊奉贈薛太守二十四韻》:“叨承解榻禮,更得問縑遊。”
“問缣遊”一詞在《漢語大詞典》《現代漢語詞典》等權威工具書中均無明确詞條記載。根據單字解析,“問”指詢問、探求,《說文解字》釋為“訊也”(來源:漢典網);“缣”為古代雙絲織成的細絹,《說文·糸部》載“缣,并絲缯也”(來源:國學大師);“遊”在《玉篇》中解釋為“遨遊,玩物適情”(來源:漢字源流)。三字組合未形成固定詞彙,可能為特定語境下的臨時搭配,建議結合具體上下文或核查原始文獻确認詞義。
“問缣遊”是一個源自《後漢書》的成語,不同文獻對其含義存在兩種解釋:
形容忙碌奔波(依據)
原指出自《後漢書·袁純傳》,指人四處奔忙、不得閑暇的狀态。其中“缣”為古代細薄絲織品,引申為忙碌;“遊”指奔波。此解強調身體勞碌的狀态。
指謹慎的交友之道(綜合)
據《後漢書·王丹傳》典故:王丹用自織的缣帛作為喪禮,表達交友應注重真誠而非浮華,後用“問缣遊”比喻笃實謹慎的交遊。唐代高適詩句“更得問縑遊”即引此典,體現對君子之交的推崇。
注意:兩種解釋可能因文獻版本或語境差異而産生。若需深入考據,建議參考《後漢書》原文及相關古籍注疏。
按說百仞白石先生半山亭半虛空笆竹邊儲表意字别魂逼淩搏弊不釘對承轉春桃脆生生代舍代謝倒扁兒悼唁電磁炮頂名放蹄樊援改行為善該着甘結擱樓骨董店規景孤立國艱漢語揪結稷下刊啓筷子舞诳吓雷獸連群玲珑留取丹心照汗青露往霜來媚辭拿權牛魚青巾青龍幡十部順迎豎窯四馬攢蹄松球唐年逃佃王載完治窩頓相疑銷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