饬力的意思、饬力的詳細解釋
饬力的解釋
猶努力,緻力。《周禮·考工記序》:“或飭力以長地財。” 賈公彥 疏:“飭,勤也。” 唐 劉禹錫 《機汲記》:“予方異其説,且命之飭力焉。” 章炳麟 《四惑論》:“以為父既昏髦,不能飭力長財,為世補益,而空耗費衣食之需。”
詞語分解
- 饬的解釋 饬 (飭) ì 整頓,使整齊:整饬紀律。 古同“敕”,告誡,命令。 謹慎:“程元鳳謹饬有餘,而乏風節”。 古同“飾”,巧飾。 筆畫數:; 部首:饣; 筆順編號:
- 力的解釋 力 ì 人和動物筋肉的效能:力氣。力量。 一切事物的效能:視力。生産力。控制力。 物理學上指物體之間相互作用,引起運動加速或形變:力學。作用力。保守力。 用極大的力量:盡力。力挫。力挽狂瀾。 姓。
專業解析
饬力(chì lì)是古漢語複合詞,由“饬”與“力”二字組合而成,其核心含義為整頓力量、盡力從事,強調通過規整、調整使力量得到有效發揮。具體解析如下:
一、字義溯源
- 饬(chì)
《說文解字》釋為“緻堅也”,本義為整治、使嚴謹有序。引申為告誡、謹慎(如“饬令”),或指行為端正(如“整饬”)。
- 力(lì)
指體力、能力、效能,泛指一切可作用于目标的力量資源。
- 合義
“饬力”即通過調整、規範,使力量集中高效地作用于特定事務,隱含有序投入、專注緻力的能動性。
二、典籍用例與釋義
- 《鹽鐵論·非鞅》
“饬力耕織,修守戰之備。”
釋義:整頓勞力從事農耕紡織,修造防禦工事。此處“饬力”指系統組織人力投入生産與戰備。
- 《漢書·武帝紀》
“饬力躬桑,以供粢盛。”
釋義:全力投入蠶桑勞作,以保障祭祀供品。強調親力親為、專注農事。
三、現代延伸義
在當代語境中,“饬力”可引申為:
- 高效整合資源:優化配置人力、物力以達成目标;
- 專注執行:排除幹擾,集中精力完成關鍵任務;
- 自我規訓:通過自律提升行動效能(如“饬力修身”)。
四、權威參考來源
- 《說文解字注》(清·段玉裁),中華書局,2013年。
-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第2版,2014年,頁301(“力”)、頁183(“饬”)。
- 《鹽鐵論校注》(王利器校注),中華書局,1992年,卷七。
- 《漢書》(中華書局點校本),卷六《武帝紀》。
網絡擴展解釋
“饬力”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chì lì,其核心含義為努力、緻力。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 饬:本義為整頓、勤勉(如《周禮》賈公彥疏“飭,勤也”),引申為嚴謹、專注的态度。
- 力:指力量、盡力。
- 合義:指通過勤勉整頓的态度去努力完成某事,強調專注投入的行為。
二、詞源與文獻用例
- 古代典籍:
- 《周禮·考工記序》:“或飭力以長地財。”
(意為:通過勤勉努力來增長土地資源。)
- 唐代劉禹錫《機汲記》:“予方異其説,且命之飭力焉。”
(描述對某觀點的重視并付諸行動)。
- 近代文獻:
章炳麟《四惑論》批評不事生産的行為時,用“不能飭力長財”強調努力的重要性。
三、用法與語境
- 書面用語:多用于古文或正式文本,現代口語較少使用。
- 近義詞:緻力、勤力、竭力。
- 反義詞:懈怠、敷衍。
四、現代應用
雖為古語,但在學術讨論或文學創作中仍可能被引用,體現對傳統詞彙的繼承。例如:“青年當饬力于學,不負韶華。”
提示:若需更多文獻例證或近義詞對比,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相關古籍解析。
别人正在浏覽...
安分守已白君半懂不懂抱官囚邊禁亳宮搏手長庶男單線聯繫丹黝登譽彫鎸隊歌俄旋根着龜封過涉姑翁韓非子和人紅窗影皇祇化塗僭縱靜婉凈馔九節鞭箕帚之歡俊風峻嶺落頭鮮了若指掌鳴鸾民殷財阜囊齎撚訣尼媪鋪舍乾嚎遷任千人坐橋公钺清駛遒豔屈枉殺活深昧瑣材體勘忘寝廢食萬丈深淵萬字頂頭巾違心蝸牛廬險隘象刑象智銜荷憲天小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