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 了如指掌 ”。 ********* 《萍蹤寄語》七九:“工場中各部機器的彼此聯絡的關系,有詳圖作有系統的詳細說明,使人一看,對于全部的工作程式了若指掌。” 陳登科 《赤龍與丹鳳》十三:“憑我幾十年生活在 紀家村 ,對每個人都了若指掌。”
指着自己的手掌給人看。比喻對情況十分明白清楚。語本《論語·八佾》:“子曰:‘……知其説者之於天下也,其如示諸斯乎!’指其掌。”《宋史·道學傳序》:“( 周敦頤 )作《太極圖説》、《通書》,推明陰陽五行之理,命於天而性於人者,瞭若指掌。” 況周頤 《蕙風詞話續編》卷一:“ 王文簡 《<倚聲集>序》……僅二百數十言,而詞家源流派别,瞭若指掌。”亦作“ 瞭如指掌 ”。 清 陳澧 《東塾讀書記·尚書》:“説《禹貢》者,至國朝 康熙 、 乾隆 地圖出,而後瞭如指掌。”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太平天囯·行軍總要》:“在軍中選擇熟諳路徑之人多名,知得由此去多少路到一市鎮,又有多少路到一村鄉,用紙寫得清清楚楚,使之瞭如指掌。”北京大學中文系《中國小說史稿》第四篇第六章:“他( 諸葛亮 )隱居 隆中 ,但對天下大勢卻了如指掌,所以和 劉備 初次會面時就能為後來的 蜀 漢 訂下了一套正确的據 蜀 、聯 吳 、圖 魏 的方略。”
“了若指掌”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為詳細解釋:
如需進一步了解近義詞辨析或例句,可參考權威詞典如《漢典》。
《了若指掌》是一個成語,意思是非常熟悉或了解得很透徹。下面将對該詞進行拆分、來源、繁體字、古代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詞語進行介紹。
成語《了若指掌》由三個字組成,分别是了(音liǎo)、若(音ruò)和指(音zhǐ)。
了的部首是亅,總共有二筆。
若的部首是艹,總共有八筆。
指的部首是手,總共有七筆。
《了若指掌》一詞來源于《論語·陽貨》寓言故事。故事中描述了孔子問陶朱公關于政治的問題,陶朱公回答得非常娴熟和自信。孔子贊歎陶朱公的高明答案,形容他對政治内情了若指掌。
在繁體字中,《了若指掌》的"了"字會寫成"瞭"。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可參考以下寫法:
了:乃,口字旁
若:孓,草字頭
指:助,手字旁
1. 他對這本書了若指掌,每次都能夠找到所需的信息。
2. 卡羅琳熟悉這個城市的地理情況,簡直了若指掌。
3. 這位大廚将食材的特點了若指掌,能夠制作出美味精緻的菜肴。
了解、指點江山、若有所思、掌握、指導
近義詞:心領神會、如數家珍、胸有成竹
反義詞:對牛彈琴、一竅不通、一無所知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