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持戒的意思、持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持戒的解釋

遵行戒律。《百喻經·毗舍闍鬼喻》:“若能修行善行,及以布施持戒禪定,便得離苦,獲得道果。”《梁書·文學傳下·任孝恭》:“ 孝恭 少從蕭寺 雲法師 讀經論,明佛理,至是蔬食持戒,信受甚篤。” 唐 白居易 《唐江州興果寺律大德湊公塔碣銘序》:“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有持戒見性者,曰 興果律師 。” 清 魏源 《聖武記》卷五:“不持戒者,居土臺外。”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持戒是佛教術語,指嚴格遵循戒律的行為與修行态度,包含“受持戒法、防非止惡”的核心含義。以下從漢語詞典釋義、佛教實踐及現代價值三方面解析:


一、漢語詞典釋義

持戒由“持”(保持、遵守)與“戒”(規範、禁條)構成,字面意為“堅守戒規”。《漢語大詞典》定義為:“佛教指遵守戒律,約束身心,遠離惡行。” 其核心在于通過戒律培養自律,達到身心清淨。


二、佛教實踐内涵

  1. 戒律體系

    佛教戒律分層次:

    • 五戒(不殺生、不偷盜等)為基礎;
    • 菩薩戒(利他為核心)為大乘修行準則。

      持戒需“止持”(禁止惡行)與“作持”(踐行善法)結合,如《梵網經》雲:“戒如明日月,亦如璎珞珠。”

  2. 修行意義

    持戒是“戒定慧”三學之首,為禅定與智慧的基礎。《大智度論》強調:“持戒為梯,能升慧堂。” 通過約束行為減少業障,助修行者專注修心。


三、現代價值延伸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
  2. 《梵網經》(大正藏第24冊)
  3. 《大智度論》(鸠摩羅什譯,大正藏第25冊)

網絡擴展解釋

持戒是佛教術語,指通過遵守特定戒律來規範身心的修行方式,其内涵可從以下方面理解:

一、基本含義

持戒指「遵行戒律」,強調通過戒律約束行為,遠離惡行。佛教中,持戒是修行的基礎,屬于「三無漏學」(戒、定、慧)之首。

二、具體内容

  1. 核心戒律:包括五戒(戒殺生、偷盜、邪淫、妄語、飲酒),以及擴展的十善戒等。部分流派還要求戒除五辛(蔥、蒜等)、蛋奶等。
  2. 雙重維度:
    • 止持:禁止惡行,如不作殺盜淫妄;
    • 作持:主動行善,如布施、禅定等。

三、修行意義

四、分類與踐行

佛教将持戒分為三類:

  1. 攝律儀戒:約束身口意;
  2. 攝善法戒:積極修善;
  3. 饒益有情戒:利益衆生。

五、目的與作用

持戒不僅是形式規範,更通過「以戒為師」達到清淨身心,最終實現自利利他的菩薩道精神。如《大般若經》強調,持戒需回向無上菩提,持續利益衆生。

(注:如需更完整釋義,可查看等來源網頁。)

别人正在浏覽...

白毵毵百足之蟲﹐至死不僵被羽傧導不戾出氣筒賜酖戴鵀當梁單夾得旨丁香頭斷饨訛體凡土負持蓋磨觀法貴祿函開好酒賤號攪搜驚震近觑九原丈人絶品狙擊欄廄缧囚兩界會子隸齒零蛋龍朝末俗磨形煉性蹑蹺擔簦昵語怕怯破曉譜圖翹舌音橋松巧僞青氣情投意忺桼書日射賞賜雙字稅駕朔管送酒宿語拓寫亡奔卧室閑婉銷附狎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