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纍囚。《陳書·徐陵傳》:“凡諸元帥,竝釋縲囚,爰及偏裨,同無翦馘。” 唐 李商隱 《贈送前劉五經》詩:“縲囚為學切,掌故受經忙。” 宋 梅堯臣 《廟子灣辭》:“輸卒引繂兮,蓬首躶體劇縲囚。赤日上煎兮,膠津蹙氣塞咽喉。” 清 昭槤 《嘯亭續錄·轉庵和尚》:“今得返歸鄉井,復為盛世之氓,吾志已伸,敢以縲囚之軀,有污章甫之榮也哉!”參見“ 纍囚 ”。
“缧囚”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釋:
“缧囚”讀作léi qiú,指被拘禁的囚犯。其中:
該詞多用于古代文獻或文學作品中,現代漢語已較少使用,常見于曆史、文言文研究或特定文學創作()。
“缧囚”是結合“缧”的拘禁含義與“囚”的犯人身份形成的複合詞,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指代對象及情感色彩。
「缧囚」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用繩索或鐵鍊捆綁囚犯或俘虜。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刑罰制度,是一種用來處罰犯人的一種方式。
「缧囚」的拆分部首是「糸」和「囗」,部首「糸」表示與線、線索有關,而「囗」則表示圍繞。這個詞的總筆畫數為15畫。
在古時候,「缧囚」的寫法稍有不同。古代寫法是「纍囚」,其中「纍」表示用繩索捆綁,「囚」表示囚犯。在繁體字中,「缧囚」的寫法和簡體字一樣。
1. 在封建社會中,罪犯常常被缧囚枷鎖,以示懲罰。
2. 他因為觸犯了法律,被缧囚在監獄裡服刑。
1. 缧绁(léi xiè):古代指用繩子捆綁禁閉的刑罰。
2. 囚犯(qiú fàn):指被關押在監獄或拘留所裡的犯人。
近義詞:囚禁、束縛、拘留
反義詞:解囚、釋放、解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