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awn] 早晨剛開始發亮;朝陽或好似朝陽發出光亮
天已破曉
天剛亮。 宋 楊萬裡 《明發階口岸下》詩:“破曉篙師報放船,今朝不似昨朝寒。” 宋 陸遊 《杏花》詩:“念當載酒醉花下,破曉啼鶯先喚人。” 清 曹寅 《橫林逆風口號》:“破曉 吳 波轉清脆,釣筒收得小魚兒。” 陶斯亮 《一封終于發出的信》:“第二天破曉,我就起來了。”
“破曉”是一個漢語詞語,指天剛亮的時候,即黑夜與白晝交替的時刻,常用來描述黎明時分天空逐漸發亮的狀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破曉”的字面意思是“打破黑暗”,特指太陽即将升起或剛升起時,天色由暗轉明的過程。此時天空呈現淡青色或微光,大地逐漸清晰。例如:“天漸漸破曉,東方泛起魚肚白。”
破曉常被賦予希望與新生的寓意,例如比喻困境後的轉機或重大變革的開始。文學作品中也用它烘托氛圍,如“破曉時分,曙光穿透雲層,萬物複蘇”。
如果需要更多例句或文化典故,可參考古籍或現代文學作品中的相關描寫。
破曉(pò xiǎo),意為太陽剛剛升起的時刻,也指天亮的現象。這個詞彙可以拆分成“破”和“曉”兩個部分。
“破”字的部首是“石”,總共7畫。由上至下依次筆畫順序分别為橫、撇、捺、捺、捺、橫、豎; “曉”字的部首是“日”,總共12畫。由上至下依次筆畫順序分别為橫、橫、豎、橫、橫、橫、撇、捺、豎、撇、橫、豎。
破曉的繁體寫法為「破曉」。
破曉在古時候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破」字的形狀比較扁平,沒有現代提起的部分。「曉」字則有更多的筆畫,形狀更為複雜。
1. 草地上的露水還未幹,破曉時分陽光灑在身上非常溫暖。
2. 黎明破曉時,起得稍早可以看見遠處的山巒。
黎明、日出、拂曉
拂曉、黎明、日出、天亮
日落、黃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