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簡缺的意思、簡缺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簡缺的解釋

(1).疏略缺失。 晉 何琦 《請修五嶽祠》:“而山川大神,更為簡缺,禮俗穨紊,人神雜擾,公私奔蹙,漸以繁滋。”《宋書·禮志四》引此作“簡闕”。

(2).指職務較簡單、低級的官缺。《清會典事例·吏部處分例·京官保舉》:“各該堂官,率徇情取悅,以繁缺保送者多,而簡缺及留部者少。”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簡缺”是清代職官制度中的術語,指地方官員職位分類中的一種類型,屬于事務相對簡單、政務壓力較小的職位,通常與“要缺”(政務繁重的重要職位)相對。其特點如下:

  1. 分類依據
    清代根據“沖繁疲難”四要素劃分地方官職等級:

    • 沖:地理位置沖要(交通樞紐);
    • 繁:政務繁雜;
    • 疲:賦稅拖欠嚴重;
    • 難:民風刁悍、案件多發。
      若某地不涉及上述要素或僅占其一,則被歸為“簡缺”。
  2. 補缺方式
    簡缺官員的任命通常由吏部直接铨選(抽籤或資曆排序),程式較簡單;而“要缺”需由督撫題名推薦(題調),選拔更嚴格。

  3. 實際應用
    例如某縣無重大稅賦問題、治安良好,則被列為簡缺,知縣可由吏部選派資曆符合的候補官員,無需高層特别考核。

這一制度反映了清代官僚體系中對職位重要性的細化管理,旨在合理分配官員資源。現代語境中已極少使用,主要用于曆史研究。

網絡擴展解釋二

簡缺

簡缺是一個漢字詞語,由“簡”和“缺”兩個字組成。它的意思是簡單明了的不足,或是缺少。

拆分部首和筆畫

“簡”字的部首是“簡”,它的筆畫數為7;“缺”字的部首是“缶”,它的筆畫數為12。

來源

《簡缺》這個詞的來源比較明确,最早出現在《孟子·滕文公下》這篇文章中,原文是:“無假于言,無簡于辭,詩雲:‘格于中庸,民簡缺如,何寡之有’。”

繁體

《簡缺》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簡缺」。

古時候漢字寫法

根據《康熙字典》的記載,古時候的“簡”字寫作“⿱扌見”,表示一個手在看着一件事物;而“缺”字寫作“⿸糹夬”,表示一塊缺少了一部分的絲繩。

例句

1. 這個國家的資源非常簡缺,所以我們必須節約使用。

2. 由于時間簡缺,我們需要加快工作進度。

組詞

1. 簡約:指簡單而不繁瑣。

2. 缺陷:指不完美或有不足之處。

3. 缺乏:指沒有或不足。

近義詞

1. 不足:表示不夠或不充分。

2. 匮乏:表示匮乏或缺乏。

3. 短缺:表示數量不足。

反義詞

1. 充足:表示足夠或充分。

2. 足夠:表示滿足需求或數量充足。

3. 豐富:表示充實或富裕。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