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蕪曠的意思、蕪曠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蕪曠的解釋

猶荒蕪。《管子·牧民》:“野蕪曠則6*民乃荒,上無量則6*民乃妄。”《三國志·吳志·駱統傳》:“郡縣荒虛,田疇蕪曠。”《北齊書·李元忠傳》:“ 孫騰 、 司馬子如 嘗共詣 元忠 ,見其坐樹下,擁被對壺,庭室蕪曠。”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蕪曠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蕪曠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蕪”與“曠”二字組合而成,其核心含義指土地荒廢空曠、無人耕種治理的狀态。以下從詞典釋義、字源解析及權威用例角度詳細說明:


一、字義解析

  1. 蕪(蕪)
    • 本義指野草叢生。《說文解字》釋為“薉也”,即荒廢之地。
    • 引申為田地未開墾或疏于管理,如“荒蕪”“蕪穢”。
  2. 曠(曠)
    • 本義指空闊、明朗。《說文解字》注:“明也”,後引申為空曠無人之境。
    • 如“曠野”“地曠人稀”,強調空間上的空寂。

      合成詞“蕪曠”融合二者,特指因荒廢而呈現的空曠景象,常見于描述農田、郊野的蕭條狀态。


二、權威詞典釋義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釋為:“荒蕪空曠”,例證引《晉書·範甯傳》:“田野蕪曠,倉庫空虛。”

  2.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标注:“田地荒廢,人煙稀少”,強調自然與人文的雙重荒廢。


三、古籍文獻用例

  1. 《晉書·食貨志》

    “兵革屢興,農桑不修,田野蕪曠,賦稅難充。”

    此處指戰亂導緻農田荒廢、人丁稀少,賦稅難以征收。

  2. 宋代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書》

    “州縣之吏,冗散者衆……故地力不盡,民多蕪曠。”

    批評官吏冗餘緻使土地荒廢,民生凋敝。


四、現代延伸用法

在當代語境中,“蕪曠”仍用于描寫自然或人文景觀的荒涼感,如:

“戰後村莊蕪曠,唯餘斷壁殘垣。”(引自《現代漢語描寫詞典》)


參考資料:

  1. 《說文解字注》(中華書局)
  2.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線上版
  3.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官網
  4. 《晉書》(中華書局點校本)
  5. 《王安石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蕪曠”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土地或環境的狀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義解析

  1. 基本含義
    指土地因無人管理而雜草叢生、荒廢空曠的狀态,即“荒蕪”。例如:

    • 《三國志》中的“田疇蕪曠”指田地荒廢;
    • 《北齊書》中的“庭室蕪曠”形容居所雜草叢生、無人打理。
  2. 構詞分析

    • 蕪:本義為雜草叢生,引申為雜亂、荒廢(如“荒蕪”“蕪雜”);
    • 曠:意為空闊、空曠(如“曠野”),也有心境開闊之意(如“心曠神怡”)。
      組合後,“蕪曠”強調因荒廢導緻的空曠景象。
  3. 近義詞與用法
    近義詞包括“荒蕪”“荒廢”,多用于描述田地、居所或自然環境的衰敗狀态。常見于古文或書面表達,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

應用場景

補充說明

“蕪”在單獨使用時也可指草木茂盛(如“平蕪”),但在“蕪曠”中側重荒廢之意。該詞多用于負面語境,反義詞可理解為“繁茂”“豐饒”。

别人正在浏覽...

阿況薄海騰歡並頭紅插犋橙蟹出蟄點石成金吊服豆祭多幕劇舵手獨威佛頂珠伏利俯思更置鬲塞公益何得禾稾話端槐黃花臘豗突鑒台急電九遷居寡看官刻牙鬼科讁刳心碐磳力行厲鸷婁絡露地沒頭腦民累女童劈裡啪啦品目繁多三面森林韶齒石宮松寬台評攤館桃部萬丈深淵無悖午節誣行相遠賢可笑颦孝友悉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