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謀杜斷的意思、房謀杜斷的詳細解釋
房謀杜斷的解釋
唐太宗 時,名相 房玄齡 多謀, 杜如晦 善斷。兩人同心濟謀,傳為美談。《舊唐書·房玄齡杜如晦傳論》:“世傳 太宗 嘗與 文昭 圖事,則曰:‘非 如晦 莫能籌之。’及 如晦 至焉,竟從 玄齡 之策也。蓋 房 知 杜 之能斷大事, 杜 知 房 之善建嘉謀。” 元 雅琥 《上執政四十韻》:“ 房 謀兼 杜 斷, 蕭 律繼 曹 遵。”
詞語分解
- 房的解釋 房 á 住人或放東西的建築物:房屋。房産。房舍。房租。庫房。樓房。書房。 結構和作用類似房子的東西:蜂房。蓮房。心房。 量詞:兩房兒媳。 家族的一支:大房。長(僴 )房。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姓。
- 杜斷的解釋 謂善于對事情作出妥當的決斷。 元 雅琥 《上執政四十韻》:“ 房 謀兼 杜 斷, 蕭 律繼 曹 遵。”參見“ 杜斷房謀 ”。
網絡擴展解釋
“房謀杜斷”是一個源自唐朝的曆史典故類成語,形容能人之間的默契合作,具體釋義如下:
一、成語釋義
- 字面含義:房玄齡(唐初宰相)擅長謀略策劃,杜如晦(同期宰相)善于決斷事務。兩人合作輔佐唐太宗,形成互補的治國模式。
- 引申義:比喻團隊中成員各展所長,配合默契,共同成就大事。現代常用于贊譽高效協作的團隊或搭檔。
二、曆史背景
據《舊唐書》記載:
- 房玄齡以“善建嘉謀”著稱,唐太宗遇事常先與其商議,提出初步策略。
- 杜如晦則以“能斷大事”聞名,負責對房玄齡的謀略進行篩選和決斷。
- 二人被并稱為“房杜”,史書評其合作“笙磬同音”,成為貞觀之治的重要推動力。
三、用法與示例
- 語法結構:聯合式成語,多作補語(如“堪稱房謀杜斷”)
- 近義詞:天作之合、珠聯璧合
- 現代應用:
科研團隊中,王教授精于理論推導,李院士長于實踐驗證,二人的合作真可謂房謀杜斷。
四、文化意義
該成語體現了中國古代對團隊協作的重視,強調“謀斷分離,各盡其才”的管理智慧,至今仍被廣泛應用于企業管理、政治決策等領域。
網絡擴展解釋二
房謀杜斷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在處理事情時要明斷、果斷,不能猶豫不決。下面我們來對這個詞進行分解。
- 部首:房謀杜斷的部首分别是「戈」、「讠」和「杜」。
- 筆畫:房謀杜斷的總共有11個筆畫,分别是「4-7-7-7」。
- 來源: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後漢書·何太侯傳注》中。其中,「房」原是指房廷珪,他在判斷某個案件中表現出果斷利落的态度而得名。後來「房謀杜斷」就用來形容做事果斷、毫不猶豫。
- 繁體字:這個成語的繁體字為「房謀杜斷」。
-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房謀杜斷」的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其中「房」的早期寫法是「戕」,中間的「謀」的早期寫法是「某」,「杜」的早期寫法是「束」,「斷」的早期寫法是「斷」。
- 例句:他在公司中房謀杜斷,做出了明智的決策。
- 組詞:房謀、杜斷。
- 近義詞:果斷、果敢、幹脆。
- 反義詞:猶豫、優柔寡斷。
以上是關于「房謀杜斷」這個詞的解釋和相關内容。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