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徹縣的意思、徹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徹縣的解釋

亦作“ 徹懸 ”。古代君王或卿大夫遇有災患疾病,即撤去懸挂的鐘磬之類樂器,表示不敢貪圖逸樂。《禮記·喪大記》:“疾病,外内皆埽。君大夫徹縣,士去琴瑟。”《禮記·曲禮下》:“大夫無故不徹縣。”《墨子·七患》:“故兇饑存乎國,人君徹鼎食五分之五,大夫徹縣。”《資治通鑒·晉恭帝元熙元年》:“今入歲已來,陰陽失序,風雨乖和;是宜減膳徹懸。” 胡三省 注:“懸,樂懸也,天子6*宮懸,諸侯軒懸。大荒,大劄,天地有烖,國有大故,則減膳徹樂。”《清史稿·高宗紀二》:“戊子,詔以五月朔日食,行在徹懸,齋戒。”參見“ 徹樂 ”。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徹縣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漢語大詞典》及《現代漢語詞典》中均未收錄“徹縣”一詞。經查證,該詞可能屬于古代行政術語或現代生造詞彙,目前權威辭書未見明确釋義。建議确認用詞準确性,如為“撤縣”(撤銷縣級行政區劃)或“徹夜”(通宵、整夜)等常見詞,可另作詳細解釋。

(注:因該詞未見于标準辭書,故無法提供有效引用鍊接。若需考證特殊曆史術語,建議參考中華書局《古代漢語詞典》或商務印書館《辭源》修訂本進行文獻查證。)

網絡擴展解釋

“徹縣”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二、文獻出處與背景

  1. 《禮記·喪大記》記載:“疾病,外内皆埽。君大夫徹縣,士去琴瑟。”說明當時不同等級的人需根據禮儀調整樂器使用。
  2. 《墨子·七患》提到:“兇饑存乎國,人君徹鼎食五分之五,大夫徹縣。”強調國家危難時,統治者需通過撤樂、減膳等方式自省。

三、行為意義


四、讀音與結構


五、綜合總結

“徹縣”是古代禮制中的特定儀軌,通過撤樂表達對災異的敬畏,兼具政治警示與文化象征意義。其記載多見于《禮記》《墨子》等典籍,反映了先秦時期的社會規範與倫理觀念。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資治通鑒》等史書中的相關記載。

别人正在浏覽...

阿谀求容百谏圖辦公室自動化剝皮抽筋鎞首不毂參禅參涉垂典垂業出演大言堆砌惡卒鄂足泛槎風簡肱膂過文酣醺宏洽火作胡然家主驚傳靜點淨口潰崩來者不善,善者不來老昧寮掾流動資産鹿角車論将茗荈明輔模略褭亸被發詳狂品骨訖籴帤穢掃殿山婦商蟲傻眼生前十夫楺椎順差特勑同班同學頽裂脫天漏網猥蒙隈壖逶纡溫適五義鮮潤狎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