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訖籴的意思、訖籴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訖籴的解釋

終止籴糧,囤積糧食不發。《穀梁傳·僖公九年》:“毋壅泉,毋訖糴。” 範甯 注:“訖,止也。謂貯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訖籴”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一、基本含義

“訖籴”指終止購買糧食并囤積不發的行為。其中:

二、引證與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穀梁傳·僖公九年》:“毋壅泉,毋訖糴。”範甯注:“訖,止也。謂貯粟。”意為禁止囤積水源和糧食,強調統治者應保障民生資源流通。

三、擴展解釋

  1. 行為背景:古代常通過“訖籴”描述權貴或商賈囤糧牟利,導緻市面糧食短缺,反映社會資源分配問題。
  2. 通假關系:“訖”通“迄”,可引申為“到、至”,但在“訖籴”中仍保留“終止”的本義。

四、相關詞彙

“訖籴”是古代對囤積糧食行為的特定表述,兼具語言學價值和社會經濟研究意義。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穀梁傳》原文及曆代注釋。

網絡擴展解釋二

《訖籴》的意思

《訖籴》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終止和結束糧食的供給,停止給予糧食支持。

《訖籴》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訖籴》的偏旁部首是“讠”和“⺮”,偏旁“讠”表示與語言有關,偏旁“⺮”表示與竹子或同樣的事物有關。筆畫數為14畫。

《訖籴》的來源

《訖籴》一詞的來源比較複雜,最早是出現在古代文獻《周書·春秋正經·公羊傳》中,用來描述停止給予糧食供給的情況。

《訖籴》的繁體

《訖籴》的繁體字形為「訖糴」。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中,《訖籴》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古時刻書寫形式中,的偏旁「⺮」常常被寫作「⺡」,總體來說,字形更加古拙,書法感更強。

《訖籴》的例句

1. 這個項目已經完成,我們可以訖籴了。

2. 政府決定訖籴對受災地區的糧食支持,轉而關注其他緊急事務。

組詞

組詞:終訖、中訖、訖期。

近義詞

近義詞:終、終止、結束。

反義詞

反義詞:開始、啟動、重新開始。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