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县的意思、彻县的详细解释
彻县的解释
亦作“ 彻悬 ”。古代君王或卿大夫遇有灾患疾病,即撤去悬挂的钟磬之类乐器,表示不敢贪图逸乐。《礼记·丧大记》:“疾病,外内皆埽。君大夫彻县,士去琴瑟。”《礼记·曲礼下》:“大夫无故不彻县。”《墨子·七患》:“故凶饥存乎国,人君彻鼎食五分之五,大夫彻县。”《资治通鉴·晋恭帝元熙元年》:“今入岁已来,阴阳失序,风雨乖和;是宜减膳彻悬。” 胡三省 注:“悬,乐悬也,天子6*宫悬,诸侯轩悬。大荒,大札,天地有烖,国有大故,则减膳彻乐。”《清史稿·高宗纪二》:“戊子,詔以五月朔日食,行在彻悬,斋戒。”参见“ 彻乐 ”。
词语分解
- 彻的解释 彻 (徹) è 通,透:贯彻。透彻。彻底。彻骨。彻悟。响彻。 治,开发:“彻田为粮”。 毁坏:“彻我墙屋”。 笔画数:; 部首:彳; 笔顺编号:
- 县的解释 县 (縣) à 中国省级以下的一种行政区划。 县 (縣) á 古同“悬”。 笔画数:; 部首:厶; 笔顺编号: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彻县汉语 快速查询。
网络扩展解释
“彻县”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 读音:chè xiàn(“县”在此处通“悬”,读作xuán)
- 含义:指古代君王或卿大夫在遭遇灾祸、疾病时,撤去悬挂的钟磬等乐器,以示戒慎、不敢享乐的行为。该词也写作“彻悬”。
二、文献出处与背景
- 《礼记·丧大记》记载:“疾病,外内皆埽。君大夫彻县,士去琴瑟。”说明当时不同等级的人需根据礼仪调整乐器使用。
- 《墨子·七患》提到:“凶饥存乎国,人君彻鼎食五分之五,大夫彻县。”强调国家危难时,统治者需通过撤乐、减膳等方式自省。
三、行为意义
- 礼仪象征:撤乐行为是古代礼制的一部分,体现对天灾人祸的敬畏,以及统治者“戒奢崇俭”的态度。
- 等级差异:根据身份不同,撤乐范围有别。例如,大夫撤钟磬(“彻县”),而士仅需撤去琴瑟。
四、读音与结构
- “县”的特殊用法:此处“县”为通假字,同“悬”(xuán),指悬挂的乐器,而非现代行政区划的“县”(xiàn)。
- 词语结构:“彻”意为撤除,“县/悬”指悬挂物,组合后表示撤去悬挂的礼乐器物。
五、综合总结
“彻县”是古代礼制中的特定仪轨,通过撤乐表达对灾异的敬畏,兼具政治警示与文化象征意义。其记载多见于《礼记》《墨子》等典籍,反映了先秦时期的社会规范与伦理观念。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资治通鉴》等史书中的相关记载。
网络扩展解释二
彻县(ché xiàn)一词,来源于古汉语,它指的是彻底、完全的县。现代汉字拆分部首为彳和页,笔画数为12。彻县的繁体写法為徹縣。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彻县的古汉字写法是「辶县」,辶是彳的古称,它由一条代表路的横线和两个代表步伐的竖线组成;县则与现代相同,由3笔构成。
以下是一个例句:
彻县治理,要以民生为重。
组词:彻底、彻夜、县城、县政府等。
近义词:完全、彻底、全面、尽心等。
反义词:片面、非彻底、不充分、不完全等。
别人正在浏览...
板庋保险法辨讼诐说布施赤气重重孙词气道德科学稻粟非不丰膳封套分赉干性油拱候构拟乖阙寡闻归回横祸飞灾荒昧弧度徽记翦弊降宣奸奸简敬见貎辨色节货急晷尽孝襟要克恭克顺遴考茂育明昏瞑瞑冥职末业南窗蔫头耷脑殴逐铍鍼铺天盖地前锋呛啍虔心汽酒亲结人影绰绰焫萧善始令终善治善能牲腥石友酸败外国尪懦温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