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赪尾的意思、赪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赪尾的解釋

亦作“頳尾”。1.赤色的魚尾。 晉 張協 《七命》:“ 範公 之鱗,出自 九溪 ,頳尾丹鰓,紫翼青鬐。”

(2).借指魚。 宋 徐铉 《和禦制夏日垂釣作》:“文竿乍拂圓荷動,頳尾時飜素荇香。” 宋 梅堯臣 《颍上得鯉魚為脍懷馀姚謝師厚》詩:“青蓑潭上老赬尾,網中魚買作秋盤。”

(3).《詩·周南·汝墳》:“魴魚赬尾,王室如燬。” 毛 傳:“赬,赤也,魚勞則尾赤。”後以“赬尾”指憂勞,勞苦。 唐 羅隱 《西京崇德裡居》詩:“進乏梯媒退又難,強隨豪貴殢 長安 ……錦鱗赬尾平生事,卻被閒人把釣竿。” 前蜀 韋莊 《和鄭拾遺秋日感事一百韻》:“黑頭期命爵,頳尾尚憂魴。” 金 元好問 《落魄》詩:“行役魚赬尾,歸期烏白頭。”

(4).指奔波勞苦之人。 清 顔光猷 《京都雜詠》:“哀鴻應滿野,頳尾莫忘歸。”

(5).《詩·周南·汝墳》“魴魚頳尾” 孔穎達 疏:“ 鄭氏 雲:‘魚肥則尾赤。’”後以“赬尾”指魚肥。 唐 皮日休 《奉和魯望漁具十五詠·種魚》:“池中得春魚,點點活如蟻。一月便翠鱗,終年必頳尾。”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赪尾(chēng wěi)是漢語古典文獻中具有特殊意象的詞語,字面指“紅色的尾部”,其文化内涵源于先秦典籍。該詞最早見于《詩經·周南·汝墳》“鲂魚赪尾”句,東漢鄭玄注疏稱“魚勞則尾赤”,以魚尾變紅隱喻百姓勞役之苦。唐代孔穎達《毛詩正義》進一步闡釋此為“喻君子仕宦憔悴之狀”,将生理特征升華為仕途艱辛的文學意象。

在訓诂學層面,《說文解字》釋“赪”為“赤色也,從赤貞聲”,屬形聲字。宋代《廣韻》标注其讀音為“丑貞切”,對應現代漢語chēng的發音。古代醫籍如《本草綱目》則記載“赪尾魚”特指尾鳍呈紅色的魚類品種,體現該詞在科技文獻中的專業用法。

文學創作中,該意象被曆代文人化用。王勃《采蓮賦》以“赪尾夕潭”描繪暮色,陸龜蒙《漁具詩》用“赪尾臨波”寫魚群,均承襲《詩經》比興傳統。現代《漢語大詞典》将其列為獨立詞條,釋義包含生物學特征與文學象征雙重維度。

網絡擴展解釋

“赪尾”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典詞彙,其釋義需結合不同文獻及語境綜合理解:

  1. 字面含義
    指赤色的魚尾,如晉代張協《七命》中“頳尾丹鰓,紫翼青鬐”,直接描述魚尾的顔色。由此引申為代指魚,如宋代徐铉詩中“頳尾時飜素荇香”。

  2. 《詩經》中的比喻
    源自《周南·汝墳》“鲂魚赪尾,王室如毀”,毛傳解釋為“魚勞則尾赤”,将魚尾赤色與辛勞關聯,後衍生出憂勞、勞苦的象征義。唐代羅隱詩句“強隨豪貴殢長安”即暗含此意。

  3. 魚肥的象征
    孔穎達疏注《詩經》時提到“魚肥則尾赤”,故“赪尾”也指魚肥美的狀态。唐代皮日休詩“終年必頳尾”即用此意。

  4. 代指勞苦之人
    結合《詩經》背景,該詞可隱喻奔波勞苦的百姓,如“王室如毀”反映民生艱辛。


該詞既描述魚尾的物理特征,又通過《詩經》典故發展出“勞苦”“豐饒”雙重文化意象,需根據上下文判斷具體指向。古典詩詞中多用于托物言志或隱喻現實。

别人正在浏覽...

安養拜請白首窮經辨晰陛奏蔔占炊骨帝家犯違忿戾糞清腹中兵甲垓埏閣道海湄鴻篇巨着戶房活捉胡撲掩家難節獻鏡心近狎緝私幾悟吉宅句偈開心靠班寇逆阃奧赉弼琅書涖任流習羅刹日馬群明憲岷山墓隧牛郎星沛騰胚腪牝雞牡鳴披蓑劈賬撲救清寂奇思曲辮子嬸母司帳綏納太平盛世鐵騎兒彤丹下定義相糾銷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