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崇竦的意思、崇竦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崇竦的解釋

高聳。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河水三》:“其山巖層岫衍,澗曲崖深,巨石崇竦,壁立千仞。” 鄭觀應 《盛世危言·治河》:“ 河 水發源 崑崙 之墟,伏流數千裡……由 積石 而東北而南三千裡至 龍門 (今 山西 河津 ),山石崇竦,河流湍急, 禹 鑿之以分其勢。”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崇竦”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主要指向高大、高聳的狀态或形象。以下是從漢語詞典角度對其進行的詳細解釋:

  1. 核心含義:

    • 高大聳立: “崇竦”最核心的意思是形容物體(尤其是山、建築等)高峻、挺拔、聳立的樣子。它強調的是一種向上延伸、超出尋常高度的視覺感受。
    • 崇高莊嚴: 由“高大”引申,有時也用于形容崇高、莊嚴的氣勢或境界,帶有一種令人敬畏的感覺。
  2. 詞義構成分析:

    • 崇: 本義指“山高”,引申為“高”、“高大”、“崇高”、“尊敬”等意思。
    • 竦: 本義指“伸長脖子、提起腳跟站着”,引申為“高聳”、“聳立”、“肅敬”、“驚動”等意思。
    • 組合義: “崇”與“竦”二字意義相近,都有“高”的含義。組合成詞“崇竦”,其意義側重于物體本身的高聳狀态,比單個字表達的“高”更具形象感和視覺沖擊力,強調其拔地而起、直指天空的形态。
  3. 使用語境:

    • 主要用于描繪自然景觀(如高山、峻嶺)或人工建築(如高塔、樓閣)的雄偉高大。
    • 也可用于比喻抽象事物(如品德、志向、功業)的崇高偉大,但這種用法相對較少見,更常見的抽象表達是“崇高”。
    • 例句(現代漢語中較少單獨使用,多用于古文或特定描寫):
      • 形容山:“遠望群山,層巒疊嶂,崇竦入雲。”
      • 形容建築:“殿宇崇竦,金碧輝煌。”
  4. 與現代常用詞的區别:

    • “崇竦” vs “崇高”: “崇高”更側重于精神、品質、境界的偉大、高尚和不凡(如崇高的理想、崇高的敬意),是抽象層面的評價。而“崇竦”更側重于具體事物在物理空間上的高大聳立,是具象層面的描述。雖然“崇竦”有時有引申義,但遠不如“崇高”用于抽象層面普遍和自然。
    • “崇竦” vs “高聳”: “高聳”是現代漢語中更常用的表達“高大聳立”的詞語,意義與“崇竦”的核心義項基本一緻,且更為口語化和常用。“崇竦”則帶有一定的書面語色彩和古雅意味。

“崇竦”是一個形容事物高大、高聳、挺拔的漢語詞彙,尤其強調其向上延伸、超出一般高度的視覺形象。它主要用于描繪具體的、具有空間高度的物體(如山巒、建築),核心在于表達其物理形态的雄偉壯觀。雖然偶有引申用于抽象層面的崇高,但遠不如其本義常用,也不同于現代更通用的抽象詞“崇高”。在現代漢語中,“高聳”是其更常用的同義替代詞。

(注:因未查找到直接包含“崇竦”詞條的權威線上漢語詞典網頁,以上解釋基于對“崇”、“竦”二字本義及構詞法的分析,并結合古漢語及現代漢語語用習慣綜合得出。為符合原則及保證信息準确性,暫不提供具體詞典鍊接引用。建議用戶查閱權威紙質版《漢語大詞典》、《辭源》等獲取更詳盡的古文獻例證。)

網絡擴展解釋

“崇竦”一詞的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和來源進行綜合解釋,主要存在以下兩種釋義方向:

一、成語用法(含貶義)

根據高權威性來源,“崇竦”作為成語時,拼音為chóng sǒng,其核心含義是對人或事物過分崇拜或追捧,帶有盲目性和極端性。例如:“某些粉絲對偶像的崇竦行為,可能影響理性判斷。”
此用法強調超出正常範圍的崇拜,常見于社會現象或心理狀态的描述。


二、字面/古語用法(中性或褒義)

  1. 形容高聳的物理形态
    文獻引證顯示,“崇竦”可指山石、建築等高大險峻的樣貌。如北魏郦道元《水經注》中“巨石崇竦,壁立千仞”,以及提到的“崇竦的山峰”,均描述自然或人工景觀的雄偉。

  2. 引申為品德或氣質的莊嚴
    部分文學作品中,該詞被用于形容人的高尚品德或威嚴氣質,如“崇竦的品格令人敬仰”,但此類用法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使用建議

若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水經注》原文或成語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安神白金三品巴紮拔趙幟易漢幟繃弓子逼火呈詢趁取陳榻愁眉不展爨薪颠奪電覆釣筒東漢耳剽耳受方賓分卡忿阋挂緑過水孤蓬自振宏裁劃船黃花菜滉漾鑒達稷下先生開徑爛醉如泥療治立馬追駒靈風龍矩賣兒鬻女漫頭馬主美室靡然向風内潰釀罋秾緻皮屑破涕為笑青绉綢曲檻失傳疏觀松鷄探投鐵穩庭庑托世玩日愒時五四青年節下服先遣銷委亵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