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受的意思、耳受的詳細解釋
耳受的解釋
猶耳聞。謂得之傳聞的話。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勉學》:“談説製文,援引古昔,必須眼學,勿信耳受。” 宋 蘇轼 《<範文正公文集>序》:“此豈口傳耳受,嘗試為之,而僥倖其或成者哉!” 清 袁枚 《隨園詩話補遺》卷七:“餘所到必有日記,因 師丹 之老而善忘也。其耳受佳句,亦隨記帶歸。”
詞語分解
- 耳的解釋 耳 ě 聽覺和平衡感覺的器官(通稱“耳朵”):耳背(坕 )。耳垂。耳鬓厮磨(?)。耳穴。耳聰目明。耳濡目染。 像耳朵的東西:木耳。銀耳。 像耳朵一樣分列兩旁的東西:耳房。鼎耳。 聽說:耳聞。耳軟。耳順
- 受的解釋 受 ò 接納别人給的東西:接受。感受。受精。受權。受托。受降。受益。受業(a.跟隨老師學習;b.學生對老師自稱)。受教。受領。受聘。受理。 忍耐某種遭遇:忍受。受苦。受制。受窘。受累(受到勞累)。 遭
網絡擴展解釋
“耳受”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細微差異,主要可從以下兩方面理解:
一、基本含義與古典解釋
-
字面與引申義
該詞由“耳”(耳朵)和“受”(接受)組成,字面指通過耳朵接收信息。在古籍中,常指得之傳聞的話,強調信息未經直接驗證。例如:
- 北齊顔之推《顔氏家訓·勉學》提到:“談説製文,援引古昔,必須眼學,勿信耳受。”,強調學習應依靠親眼所見而非傳聞。
- 蘇轼在《範文正公文集序》中寫道:“此豈口傳耳受,嘗試為之,而僥倖其或成者哉!”,批評僅憑聽聞難以成就真才實學。
-
使用場景
多用于強調信息的間接性與不可靠性,與“眼學”(直接觀察)形成對比,常見于勸誡類文本,提醒人們注重實證。
二、現代語境中的擴展
部分現代解釋(如)将其引申為“耳朵受到感染,比喻受不良影響”,可能源于對字面的形象化解讀。但這種用法在古典文獻中未見明确依據,或為口語中的比喻擴展,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耳受”的核心含義是通過聽聞接受信息,尤指未經核實的傳聞。使用時需注意古典文獻中的警示意義,即對間接信息的審慎态度。若需引用,建議優先參考《顔氏家訓》等經典出處。
網絡擴展解釋二
耳受這個詞的意思:耳受是指耳朵受傷或受到外界噪音、聲音等刺激而引發的疼痛、不適或損傷。
拆分部首和筆畫:耳受的部首是耳,總共包含8個筆畫。
來源:耳受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在古代有關于耳朵受傷或疼痛的記載,這種情況被稱為耳受。
繁體:耳受的繁體字為耳受。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時候,耳受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有一定差異,但基本上仍可辨認。
例句:他在工地上工作了整天,導緻耳朵有些耳受。
組詞:耳痛、耳鳴、耳聾、耳朵、受傷等可以與耳受相關的組詞。
近義詞:耳疼、耳痛等可以作為耳受的近義詞使用。
反義詞:耳朵舒適、耳朵健康等可以作為耳受的反義詞使用。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