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爨薪的意思、爨薪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爨薪的解釋

(1).燒火煮飯。泛指料理家務。 唐 白居易 《贈内》詩:“ 陶潛 不營生, 翟氏 自爨薪。”

(2).指焦尾琴。 宋 蘇轼 《題李伯時畫趙景仁琴鶴圖》詩之二:“乘軒故自非明眼,終日僛僛舞爨薪。”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爨薪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曆史意蘊的複合詞,由“爨”與“薪”二字組合而成,其核心含義指燒火做飯所用的柴火。以下從形義、文獻用例及文化内涵三方面詳釋:


一、字形字義解析

  1. 爨(cuàn)

    • 本義:《說文解字·爨部》載:“爨,齊謂之炊爨。象持甑,冂為竈口,廾推林内火。”其字形描繪以雙手持炊具于竈上生火之狀,本指燒火煮飯。
    • 引申:後泛指炊事活動,如“分爨”(分家各自做飯)、“爨室”(廚房)。
  2. 薪(xīn)

    • 本義:《說文解字·艸部》:“薪,荛也。”指可供燃燒的草木,如柴草、稭稈等。《禮記·月令》有“收秩薪柴”之載,強調其作為燃料的實用性。

組合義:“爨薪”即“炊事所用之柴”,聚焦于生活必需資源的功能性。


二、文獻經典用例

  1. 生活場景實錄

    《世說新語·文學》載:“嘗集蔡洪問曰:‘吳舊姓何如?’答曰:‘…… 朱永長理物之至德,張威伯燮時之良幹,陸士衡士龍鴻鹄之裴回,懸鼓之待槌。凡此諸君,以洪筆為鋤耒,以紙劄為良田,以玄默為稼穑,以義理為豐年,以談論為英華,以忠恕為珍寶,著文章為錦繡,蘊五經為缯帛,坐謙虛為席薦,張義讓為帷幕,行仁義為室宇,修道德為廣宅。’”其中雖未直用“爨薪”,但“鋤耒”“稼穑”等詞與之共屬農耕文明符號體系,折射柴火在民生中的基礎地位。

  2. 隱喻精神傳承

    《莊子·養生主》名句“指窮于為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以“薪盡火傳”喻思想文脈延綿不絕。此處“薪”雖非直接對應“爨薪”,但共享“燃料”之物質屬性,深化了其文化象征意義。


三、文化意象與象征

  1. 炊煙意象的鄉土性

    古代詩文中,“爨煙”“薪火”常為田園生活的标志符號。如陸遊《幽居》詩“爨薪煮澗泉”,以“爨薪”勾畫山居自足的質樸場景,承載隱逸文化内涵。

  2. 民生經濟的縮影

    《漢書·貨殖傳》稱“樵蘇後爨,師不宿飽”,揭示柴草采集(樵蘇)與炊事(爨)的緊密關聯,反映農耕社會資源獲取的日常艱辛。


權威參考來源

  1. 《說文解字》(中華書局影印本)

    釋“爨”“薪”二字本義及字形結構,為詞源考據核心依據。

  2. 《世說新語箋疏》(餘嘉錫箋疏,中華書局)

    提供魏晉社會語言實例,佐證相關語境。

  3. 《莊子集釋》(郭慶藩輯,中華書局)

    闡釋“薪火”哲學隱喻,拓展文化維度。

  4. 《陸遊集校注》(錢仲聯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例證詩詞中的生活化運用。


“爨薪”一詞凝結了古代炊事活動的物質基礎,從字形構造到文獻載錄,均深刻嵌入中國傳統生活哲學與鄉土叙事之中。

網絡擴展解釋

根據現有資料,“爨薪”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其解釋可綜合如下:

基本釋義:

  1. 燒火煮飯,代指家務勞作
    字面拆解:“爨”本義為燒火做飯(如《孟子》中“許子以釜甑爨”),“薪”指柴火。組合後表示用柴火烹饪,引申為操持家庭事務,屬于古代對日常家務的雅稱。

  2. 指代焦尾琴的典故
    此釋義關聯東漢蔡邕“焦尾琴”故事:他聽到桐木燃燒爆裂聲,識得良材,用燒焦的木材制琴。因“爨”含燒火之意,“薪”為木材,故以“爨薪”隱喻琴材或名琴本身,但此用法在現存文獻中較為罕見。

發音與結構:
拼音為cuàn xīn,屬并列結構合成詞,兩字均與“火”相關(“爨”含炊具象形,“薪”為燃料),詞義關聯緊密。

建議:若需更權威的文獻例證,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說文解字》注疏。

别人正在浏覽...

敗毀不狎不友層台累榭叢倒寸磔隄潰蟻孔鼎富地球輻射帶防潮梵居凡胎梵咒風景不殊枌栱憤火佛狸祠官才光彩溢目紅點颏紅腐貫朽胡撥四互折奸非嬌子霁風朗月盡盡救世濟民來蹤去路羸兵略知一二涼糕連貫性聯屬廉隅細謹曆史語詞賣巧納說女歌手披襖平坦謙尊而光七橫八豎起慄戚援上雨旁風繩伎失隊舒心肆頭四休居士燙傷饕餮之徒蹄閑三尋晚殺危亂霞輝湘東一目饷項閑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