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常住的意思、常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常住的解釋

(1).佛教語。永存。《法華經》卷一:“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蘇跋陀羅窣堵波》:“勿謂如來畢竟寂滅,法身常住。” 宋 陳善 《扪虱新話·孔子說與楞嚴經合》:“汝此肉身,為同金剛,常住不朽,為復變壞。”

(2).法無生滅變遷稱作常住。 南朝 梁 沉約 《謝齊竟陵王示華嚴璎珞啟》:“法身與金剛齊固,常住與至理俱存。”《南齊書·顧歡傳》:“此非所歸,歸在常住。”

(3).僧、道稱寺舍、田地、什物等為常住物,簡稱常住。《雲笈七籤》卷一二二:“道士用常住物如子孫用父母物耳,何罪之有?” 唐 馮翊 《桂苑叢談·太尉朱崖辯獄》:“太尉 朱崖 出鎮 浙 右,有 甘露 知主事者訴交代得常住什物,被前主事隱用。”《水浒傳》第六回:“隻因是十方常住,被一個雲遊和尚引着一個道人來此住持,把常住有的沒的都毀壞了。” 清 錢謙益 《揚州石塔寺複雷塘田記》:“近寺有雷塘田一千二百五十五畝,寺僧開墾作常住田。”

(4).道觀中的主事者。《雲笈七籤》卷一二二:“尊師令其家各備香油為之焚香……常住亦為辦齋食供養。”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常住”的漢語詞典釋義

一、基本含義:長期居住;固定不變

指人或事物在某一地點長期停留、固定存在。

二、佛教術語:寺院資産與僧侶身份

在佛教語境中,“常住”具有特殊含義:

  1. 僧團共有財産: 指寺院中屬于全體僧衆共有的房屋、田地、糧食等資産,不可私自分配(如“常住物”)。
  2. 固定居留的僧侶: 區别于遊方僧人,指長期定居于某一寺院的僧人(如“常住僧”)。

三、法律與戶籍概念:常住人口

在行政與法律領域,“常住”指在某一地區持續居住達到法定時間(通常為半年以上),并作為戶籍或登記管理對象的人口。

總結

“常住”的核心語義圍繞“長期固定”展開,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日常指持續居住,佛教中特指寺産與定居僧侶,法律上則用于界定人口管理範疇。其釋義在權威漢語工具書及專業領域文獻中均有明确記載。

主要參考來源:

  1.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2.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3. 《佛學大辭典》,丁福保編
  4. 《中華人民共和國戶口登記條例》

網絡擴展解釋

“常住”一詞的含義需結合佛教術語和現代漢語用法分層次解釋,具體如下:

一、佛教語境中的核心含義

  1. 永恒存在
    佛教中指超越生滅、恒常不變的法性或真理。如《法華經》提到“世間相常住”,強調佛法本質的永恒性。

  2. 寺院財産與場所
    特指僧團共有的固定資産,包括房舍、田地等不可分割的物資(稱為“常住常住”),僅限同一道場僧衆使用。後來直接代指出家人居住的寺院。

二、現代漢語中的擴展含義

  1. 長期居住狀态
    指個人在某一地點持續居住,通常與戶籍關聯。例如法律條文規定“公民應在經常居住地登記為常住人口”。

  2. 社會學概念
    包含情感歸屬感,如“家鄉是心靈的常住地”。

三、與“常駐”的對比


提示:若需了解佛教經典中的具體引用(如《長阿含經》相關内容),可查閱、9的原始文獻。法律定義詳見《中華人民共和國戶口登記條例》。

别人正在浏覽...

斃命趁班秤铊雖小壓千筋初露春榮賜帛淬火登孰東西南北人都有杜魄法界翻攪廢逐風瓢高山冠給節官黃汗流至踵函陣紅帶子華凈霍亨索倫家族活結交叉較要進面快人快語饋問阃令枯損量靈花凜凜禮院騾綱臝葬緑鬓紅顔耄耋迷航獰丑鵬運青蓮域棄舍缺望任賢使能容贳入韻山台神骓十二章事勢時世妝刷色朔氣四梵天瓦子閑的鹹五登三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