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貢的意思、充貢的詳細解釋
充貢的解釋
(1).充做貢品。 南朝 梁 任昉 《述異記》卷下:“ 吳桓王 時 會稽 生五色瓜, 吳 中有五色瓜,歲充貢伏獻。”《周禮·夏官·大司馬》“施貢分職以任邦國” 唐 孔穎達 疏:“民有職業,因使稅之,所稅者市之以充貢。”
(2).作為貢生。《宋史·選舉志三》:“ 景德 間,許文武升朝官嫡親附國學取解,而遠鄉久寓京師,其文藝可稱,有本鄉命官保任,監官驗之,亦聽附學充貢。”
詞語分解
- 充的解釋 充 ō 滿、足:充足。充實。充分(坣 )(.足夠;.盡量)。充沛。充裕。 填滿,裝滿:填充。充滿(.填滿,布滿;.充分具有)。充耳不聞。充電。汗牛充棟。 當,擔任:充當。充軍。 假裝:冒充。充數(?)
- 貢的解釋 貢 (貢) ò 獻東西給上級,古代臣下或屬國把物品進獻給帝王:進貢。納貢。貢獻。貢品。貢賦。 封建時代給朝廷薦舉人才:貢生(指經科舉考試升入京師國子監讀書的人)。貢舉。 姓。 筆畫數:; 部首:貝;
網絡擴展解釋
“充貢”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種含義:
1.充作貢品
指将物品作為貢品進獻給朝廷或上級。這一用法在古代文獻中常見,例如:
- 南朝梁任昉《述異記》記載,吳桓王時期會稽出産的五色瓜“歲充貢伏獻”,即每年作為貢品進獻。
- 《周禮》注疏中提到,民衆的職業稅收被用于“市之以充貢”,即通過稅收購買物品作為貢品。
2.作為貢生
指通過選拔成為貢生(古代科舉制度中地方官學推薦到國子監學習的生員)。例如:
- 《宋史·選舉志三》提到,宋代允許符合條件的學生“附學充貢”,即通過地方保薦進入國子監學習并參與科舉。
補充說明
“充貢”一詞體現了古代中國的政治與文化制度,既涉及經濟層面的貢賦關系,也關聯教育選拔體系。其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如涉及物品則為“進獻貢品”,若關聯人才則為“貢生身份”。
網絡擴展解釋二
《充貢》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給予貢品或繳納貢稅。下面是相關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
部首:充(兒字旁)
筆畫:共6畫
來源:
《說文解字》中解釋為“供獻之”或“供獻之實也”。充表示充實,貢表示供獻。
繁體字:
充貢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寫法可能會有變化,但基本形态較為一緻,具體的細節可能需要查閱古代文獻。
例句:
1. 為了表示對國家的忠誠,各地紛紛納稅充貢。
2. 古代國家為了建設寺廟,常常要向民衆征收充貢。
組詞:
充實、貢獻、貢品、貢稅、充足
近義詞:
進貢、進獻、供奉
反義詞:
領受、接納
希望以上的回答對你有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歡迎繼續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