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臘祭的别稱。《史記·秦始皇本紀》:“三十一年十二月,更名臘曰‘嘉平’。”
(2).為臘月的别稱。 元 方回 《留丹陽三日苦寒戲為短歌》:“自從書雲入嘉平,一月曾無三日晴。” 清 錢謙益 《王兆吉六十序》:“閼逢敦牂,嘉平之月,甲子一週,裡之士友将往緻祝,而請餘為其詞。”
“嘉平”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臘祭的别稱
秦始皇三十一年(前216年)将臘祭更名為“嘉平”。這一記載源自《史記·秦始皇本紀》:“三十一年十二月,更名臘曰‘嘉平’”。臘祭是古代歲末祭祀先祖和百神的儀式,更名後成為特定曆史時期的稱謂。
臘月的别稱
陰曆十二月被稱為“嘉平”,這一用法可追溯至夏、商、周三代對臘月的不同稱呼。如清代王念孫《廣雅疏證》載:“夏曰清祀,殷曰嘉平,周曰大䄍,秦曰臘。”
年號
十六國時期南涼政權曾使用“嘉平”作為年號(408年十一月—414年七月),為景王秃發傉檀所立。
成語寓意
作為合成詞,“嘉”表美好,“平”表安定,組合後可引申為“社會太平、人民安樂”之意。但此用法較罕見,多見于現代詞語解析。
人名寓意
若用于名字,“嘉”象征吉祥、幸福,“平”寓意安定、公正,整體表達對平安順遂的期許。
“嘉平”主要用于曆史文獻中代指臘祭或臘月,少數情況下作為年號或具有象征性的人文寓意。具體含義需結合上下文判斷。
《嘉平》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喜慶安甯、平安順遂。
《嘉平》這個詞的部首是口(kǒu)和平(píng),共有13個筆畫。
《嘉平》一詞的來源比較古老,可以追溯到《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的“質嘉平”的用詞。繁體字形為「嘉平」。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嘉平》這個詞的古時寫法可以是「佳平」。
1. 今年家中嘉平,我們可以一起慶祝。
2. 爺爺祝願我們一生都能夠嘉平安康。
3. 這是一個嘉平的日子,讓我們共同分享喜悅。
組詞:嘉善、平和、平安;
近義詞:康安、康甯、安康;
反義詞:不安、不平、禍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