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地厭的意思、地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地厭的解釋

古代術數家謂狗為地厭。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獸一·狗》:“術家以犬為地厭。能禳辟一切邪魅妖術。”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地厭”是古代術數、道教領域中的術語,具體含義如下:

一、基本解釋

地厭指代狗,源于古代術數家的說法。因狗的警覺性極強,吠叫聲頻繁且響亮,易使人感到厭煩,民間傳說甚至連土地神(土地公)也對其叫聲難以忍受,故稱“地厭”。

二、文化背景與用途

  1. 驅邪功能
    道教和術數家認為狗(地厭)具有禳辟邪魅、妖術的作用。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獸一·狗》中記載:“術家以犬為地厭,能禳辟一切邪魅妖術”。

  2. 與“天厭”對應
    古代常将“天厭”與“地厭”并提,如道教祭祀中有“天厭雁,地厭犬”的說法,反映出對自然生靈的象征性分類。

三、延伸影響

受道教“地厭”觀念影響,部分古代民衆因宗教禁忌減少食用狗肉。此外,狗的驅邪屬性也使其成為傳統民俗中的守護象征,例如用狗血、狗牙等辟邪。


以上信息綜合自多個古籍及術數文獻記載,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本草綱目》或道教相關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地厭

地厭是一個漢字詞語,古代常用,現在已較少使用。它由兩個部首構成,分别是「土」和「廠」。

部首和筆畫

「土」是地厭的主要部首,表示與土地相關的意思;「廠」是次要部首,表示山崖的形狀。地厭的總筆畫數是五畫。

來源

地厭源于《康熙字典》中,是一個古代漢字。它的意思是指對土地兇惡、厭惡。古代人們相信地厭會給人們帶來不幸,所以對地厭抱有敬畏之心。

繁體

地厭的繁體字為「地厭」。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地厭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例如,有時「土」的上部有一點,表示地面上的土塊;有時「廠」的上部會像山崖一樣出現。

例句

1. 這片土地曾遭受地厭,人們不敢居住。

2. 他們在建設前進行了地厭的儀式,希望能避免災禍。

組詞

地厭沒有常見的組詞。

近義詞

地厭的近義詞有「土厭」和「地毀」。

反義詞

地厭的反義詞是「地宅」,意思是與土地有益、繁榮的。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