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umerous and disorderly] 繁雜;雜亂繁多
壁壘重堅,沓雜似軍行。——枚乘《七發》
紛亂。 漢 枚乘 《七發》:“壁疊重堅,沓雜似軍行。” 艾青 《馬賽》詩:“他們前進時,濺出了沓雜的言語。”
“沓雜”是一個漢語詞彙,讀作tà zá,注音為ㄊㄚˋ ㄗㄚˊ,主要用于形容事物紛亂、繁雜或數量衆多的狀态。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詞義核心
指事物繁雜、雜亂無章,或數量繁多而無序的狀态。例如:
字義組合
如需更全面的例句或出處,可參考《七發》等古文典籍或現代文學作品。
《沓雜》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事物繁雜、雜亂無章的樣子。它形容事物過多、過密、錯雜在一起的情況。
《沓雜》的部首是水(氵)和木(木),分别位于上下兩個部分。 它的總筆畫數為17,其中水的部分占5畫,木的部分占12畫。
《沓雜》的來源最早可以追溯到《莊子·天地》:“天地遼遼,獨沓雜從。”這個詞在文獻中的使用使其逐漸定型,并被納入字典。在繁體字中,這個詞的書寫形式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水的部分更像是“氺”,木的部分也可以寫作“木”。這種寫法可以在古代文獻和古籍中見到。
1. 這個書架上的書太沓雜了,我都找不到我要的那本了。
2. 桌子上摞着沓雜的文件,看起來一點也不整齊。
1. 雜亂無章。
2. 紛紛揚揚。
3. 複雜多樣。
1. 混亂。
2. 雜亂。
3. 紊亂。
1. 井然有序。
2. 整潔有序。
3. 平整整齊。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