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鈇鑕 ”。
鈇質(fū zhì)是古代漢語中的複合詞,現罕見于現代漢語使用。其含義需從字形、字義及曆史語境綜合解析:
鈇(fū)
質(zhì)
“鈇質”屬罕見古語,文獻中多作“鈇锧”或獨立使用。其可能含義有二:
指斧頭與砧闆,為古代腰斬刑具。《漢書·項籍傳》載“孰與身伏鈇質”,表伏法受刑。
或指以刑具為盟誓信物,喻背約者将受嚴懲(如“歃血為盟,鈇質為誓”)。
“鈇,斫刀也”;“質,以物相贅”,奠定字義本源。
“鈇質之誅”指死刑,印證刑具義。
收錄“鈇锧”為“古代斬人刑具”,未單列“鈇質”,推測為同義變體。
該詞已退出日常使用,僅存于古籍研究。今人若遇此詞,需結合上下文判斷:
結論:“鈇質”為古漢語複合詞,核心指刑具(斧與砧),引申為刑罰或盟誓信物。其釋義需嚴格依托《說文》《漢書》等典籍,現代漢語中無實際應用。
參考資料(符合原則):
注:因古籍無直接網絡鍊接,來源标注紙質文獻版本信息以保權威性。
“鈇質”是古代中國的一種刑具,具體解釋如下:
指古代執行腰斬刑罰的器具組合,由鈇(斬首用的斧頭)和質(墊在下面的砧闆)兩部分構成。受刑者伏于砧闆上,以鈇斬斷腰部,故稱“腰斬之刑”。
該詞常借代腰斬之罪或極刑。如《史記·項羽本紀》記載:“此孰與身伏鈇質,妻子為戮乎?”(與其被腰斬、家人被殺,哪種更糟?)。
拼音:fū zhì;注音符號:ㄈㄨ ㄓˋ。
安榴飽呃熛火閉囚布新慘綠愁紅操鼓承命踳昧初吉催租大對打鳳撈龍當堵懂事短供獨然反經行權風鑽挂帶觀民涫湯晷度鬼設神使觚棱骨力孤行己意,孤行己見涵管亨達怳悸浣紗津花甜蜜就夥計禁陛金竹據旅連機碓寥亮露樸泌尿系統目不苟視念佛評家僻儒搶秋淺屑巧妙奇能人工日偷如約時魚思考絲竹筦弦踏躂桃偶香車寶馬鮮支寫出惜分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