鈇質的意思、鈇質的詳細解釋
鈇質的解釋
見“ 鈇鑕 ”。
詞語分解
- 鈇的解釋 鈇 ū 見“??”。 筆畫數:; 部首:釒; 筆順編號:
- 質的解釋 質 (質) ì 本體,本性:物質。流質(流動的不是固體的東西)。實質。質言(實言)。沙質。本質。質點。品質。性質。素質。資質。 樸素,單純:質樸。質直。 問明,辨别,責問:質疑。質問。質詢。對質。 抵
網絡擴展解釋
“鈇質”是古代中國的一種刑具,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指古代執行腰斬刑罰的器具組合,由鈇(斬首用的斧頭)和質(墊在下面的砧闆)兩部分構成。受刑者伏于砧闆上,以鈇斬斷腰部,故稱“腰斬之刑”。
二、結構解析
- 鈇(fū)
原指斬草或砍柴的鍘刀,後演變為刑具中的斧頭。《說文解字》注:“鈇,斫莝刀也”(用于斬斷草料的刀)。
- 質(zhì)
即“锧”,指墊在受刑者身下的木質砧闆,固定犯人身體以便行刑。
三、引申義
該詞常借代腰斬之罪或極刑。如《史記·項羽本紀》記載:“此孰與身伏鈇質,妻子為戮乎?”(與其被腰斬、家人被殺,哪種更糟?)。
四、文獻例證
- 《公羊傳·昭公二十五年》提到“君不忍加之以鈇锧”,何休注:“鈇锧,要(腰)斬之罪”。
- 《列子·說符》中“人有亡鈇者”則指丢失斧頭,可見“鈇”也作日常工具使用。
讀音與注音
拼音:fū zhì;注音符號:ㄈㄨ ㄓˋ。
網絡擴展解釋二
鈇質(fū zhì)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由鐵制成的質地,也可以指鐵制的。
它的部首是钅,由金屬部首加上一個犬旁構成。共有10畫。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根據考古發現,鐵制的工具和武器在古代已經被廣泛使用。因此,人們将鐵制的質地稱之為鈇質。
在繁體字中,鈇字的形狀與簡體字保持一緻。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能有一些變化,但鈇質的基本形狀和意思并沒有太大改變。
下面是一個使用鈇質的例句:
他打造的刀劍鈇質堅固,非常鋒利。
鈇質可以組成其他詞語,如鈇制(fū zhì,由鐵制成的)等。
它的近義詞可以是鐵質、鐵制等,因為這些詞語與鈇質在意思和用法上有相似之處。
而它的反義詞可以是非鐵質、非金屬質等,因為這些詞語表示與鐵制或金屬質不相符的事物。
希望這些短小而友好的回答對您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