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馳義的意思、馳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馳義的解釋

慕義驅馳而來。指歸順,臣服。《漢書·陳湯傳》:“ 呼韓邪單于 見 郅支 已誅,且喜且懼,鄉風馳義,稽首來賓。” 顔師古 注:“馳義,慕義驅馳而來也。”《三國志·魏志·陳留王奂傳》:“ 興 首向王化,舉衆稽服,萬裡馳義。” 明 王世貞 《戚大将軍入帥禁旅枉駕草堂賦此贈别》詩:“南中舊部思馳義,塞上新城喜受降。”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馳義"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字源和用法兩個層面解析:

一、字義解析

  1. 馳(馳)

    本義指車馬疾行,引申為傳播、傳揚,如“馳名”“馳譽”。《說文解字》釋:“馳,大驅也”,強調快速傳遞的意象。

  2. 義(義)

    指合乎道德的行為準則,如“仁義”“忠義”。《禮記》載:“義者,宜也”,強調行為之正當性。

    組合義:“馳義”即“傳揚道義”,核心在于對正義理念的主動推行與傳播。

二、典籍用例與引申義

三、現代語義延伸

現代漢語中雖罕用,但可解為:以行動推廣正義理念,或因崇尚道德而主動依附,常見于曆史、文學研究領域。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馳""義"條目釋義
  2. 《禮記·中庸》對"義"的闡釋
  3. 《漢書·陳湯傳》(中華書局點校本)
  4. 《後漢書·南蠻西南夷列傳》(中華書局點校本)
  5.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馳義"用例分析

網絡擴展解釋

“馳義”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三個方面解析:

一、詞義解析

“馳義”指因仰慕正義而主動歸順或臣服,核心含義是“慕義驅馳而來”。其中:

二、出處與用法

該詞多見于史書及文言文語境:

  1. 《漢書·陳湯傳》:“呼韓邪單于見郅支已誅,且喜且懼,鄉風馳義,稽首來賓。”
    (描述匈奴單于因敬畏漢朝威德而臣服)
  2. 《三國志·魏志》:“興首向王化,舉衆稽服,萬裡馳義。”
    (強調遠距離歸附的誠意)

三、近義與擴展

“馳義”多用于描述古代邊疆民族或政治勢力因仰慕中原文化或道義主動歸附的行為,具有鮮明的曆史語境色彩。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案例,可參考《漢書》《三國志》等典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敗俗傷化八議簿責昌作酬酢川域黜挫憚恐調取封傳風癱分解福休弗豫耕具格條格澤歌撰杭杭子虎視眈眈降婚記不真冀鈔街郵接竈凈掃救時厲俗舊雨新知捐委開軒樂亭調料子立德靈地茏茸洛水螟蛉命民普同穹玄糗粻曲阿裙衩讓名人話容心埽門沈藏折身試制稅畝殊行悚皇素志太史令天華亂墜踢秃秃投膏止火望江樓下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