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貢使的意思、貢使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貢使的解釋

進貢的使臣。《宋史·錢惟演傳》:“事不驗, 木征 怒,留貢使。”《明史·外國傳三·日本》:“廷議敕 朝鮮 覈實,令擇老成識大體者充使,不得仍前肆擾,既而貢使亦不至。” 清 馬建忠 《上李伯相論朝鮮商約界務禀》:“ 忠 查 朝鮮 土産極少,惟紅參為大宗,民間不得私售,每年開採,由公家收齊,交貢使攜至 北京 出售。”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貢使”是古代外交制度中的重要概念,具體含義及背景如下:

一、基本含義

指古代國家派遣的進貢使臣,負責向其他國家或朝廷進獻禮物,并傳達本國的外交意願。這一行為既體現政治臣屬關系,也用于維護邦交友好( )。

二、構成分析

三、曆史背景與實例

  1. 宋代:貢使制度常見于邊疆政權與中原王朝的互動,例如《宋史·錢惟演傳》記載吐蕃首領木征因事未果而扣押使臣()。
  2. 明代:日本曾多次派遣貢使來華,但明朝對其行為有嚴格規範,要求朝鮮核實貢使資質()。
  3. 清代:延續前朝制度,貢使需攜帶官方指定的貢品(如朝鮮紅參),并在指定地點交易()。

四、具體職責

提示:若需更深入的曆史案例,可參考《宋史》《明史》中關于外交制度的記載。

網絡擴展解釋二

貢使的意思

貢使是一個漢字詞語,通常用來指代古代國家派往貢獻特産或進貢物品的使者。

貢使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貢使的拆分部首為貝,共有11個筆畫。

貢使的來源

《貢使》一詞最早出現在《漢書·五行志》中,用來描述隨國家使節貢獻物品而來的使者。

貢使的繁體

繁體字為「貢使」。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貢使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比如在《說文解字》中,使字的上方常加一點,表示其職務性質不同于一般人。

貢使的例句

1. 在古代,貢使常常出使于國,向國家貢獻特産。

2. 史書上記載着許多貢使的事迹,其中有些成為了曆史上的佳話。

3. 趙國派遣貢使将珍貴的瑤琴進獻給秦國。

貢使的組詞

貢使的近義詞

進獻、進貢、進貢使者都可以作為貢使的近義詞。

貢使的反義詞

收使、接收使者可以作為貢使的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