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屈撓的意思、屈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屈撓的解釋

亦作“ 屈橈 ”。1.彎曲。《詩·大雅·嵩高》“揉此萬邦” 唐 孔穎達 疏:“《易》稱揉木為采,謂屈橈之也。”

(2).退縮;屈服。《淮南子·氾論訓》:“陳卒設兵,兩軍相當,将施令曰:斬首拜爵,而屈撓者要斬。” 漢 劉向 《新序·節士》:“ 武 心意愈堅,終不屈撓。”《後漢書·獨行傳·周嘉》:“屢被掠楚,辭無屈橈。”《魏書·陸俟傳》:“當官而行,無所屈橈。” 明 李贽 《李中谿先生告文》:“蓋慈祥愷悌,雖於人無不愛,然其剛毅正直之氣,終不可以非法屈撓,故未四十而掛冠以老。” 梁啟超 《匈牙利愛國者噶蘇士傳》:“ 噶蘇士 外當此大敵……彼曾不屈撓,日激厲諸将以死報國。”

(3).阻撓。 明 張居正 《答邊鎮督撫》:“正功罪,明賞罰,懲姦覈實,此督撫事也,僕輩何敢屈撓焉。”

(4).謂受壓抑。 清 黃鷟來 《詠懷》之十三:“使非 子敬 知,奇才徒屈撓。”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屈撓”一詞在不同語境下有多種解釋,具體含義需結合上下文分析:

1.物理彎曲

指物體在外力作用下發生的彎曲或變形。例如:

2.比喻性屈服

表示人在壓力、困境中妥協或放棄原則。例如:

3.生理動作

描述身體部位的彎曲動作,如手指、關節的活動:

4.專業術語

在材料科學中,指材料(如橡膠、塑料)在反複彎曲下的耐久性測試:


與近義詞的區分:

若需特定領域(如工程、文學)的進一步解釋,可提供更多上下文以便精準說明。

網絡擴展解釋二

屈撓

屈撓是一個漢字詞語,常用于形容人的性格或事物的形态。

拆分部首和筆畫

屈撓由左邊的屈(木字旁)和右邊的撓(手字旁)組成。

屈的部首是屍,總共有4畫;撓的部首是手,總共有8畫。

來源和繁體

屈撓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希臘神話,傳說中的特洛伊城被希臘人攻入時,城中有一名美麗的公主名叫海倫,她的行為挑撥起了一場世紀之戰。而海倫的名字在古希臘語中就是“屈撓”。

繁體字“屈撓”與簡體字寫法相同,沒有區别。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屈撓的寫法略有變化,屈字的上面旁邊還有一點,撓字的下面旁邊也有一點,整體來看更加複雜。

例句

他的心情很屈撓,經常悶悶不樂。

組詞

屈撓的常用組詞有:屈撓不伸、屈撓曲折、屈撓難伸等。

近義詞

屈撓的近義詞有:屈曲、彎折、蜷縮。

反義詞

屈撓的反義詞有:伸展、舒展、挺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