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 侈泰 ”。1.奢侈无度。《晋书·何曾传》:“ 刘毅 等数劾奏 曾 侈忲无度,帝以其重臣,一无所问。” 南唐 史虚白 《钓矶立谈·韩熙载》:“慷慨有才学……家故富豪,颇好侈忲,不为烈祖所礼。”
(2).骄纵。《晋书·刘胤传》:“ 江州 ,国之南藩,要害之地,而 胤 以侈忲之性,卧而对之,不有外变,必有内患。”《新唐书·杨凭传》:“性简慠,接下脱略,人多怨之。在二镇尤侈忲。”
“侈忲”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含义:
奢侈无度
指生活铺张浪费,挥霍财物无节制。例如《晋书·何曾传》记载“刘毅等数劾奏曾侈忲无度”, 描述何曾因奢侈行为被弹劾;《钓矶立谈》中也提到韩熙载“颇好侈忲”, 形容其生活奢靡。
骄纵放肆
除物质浪费外,还包含性格上的傲慢放纵。《晋书·刘胤传》提到“胤以侈忲之性”, 暗指其行为放肆导致隐患。
字形与词源
“侈”本义为自大傲慢(形声字,从人、多声),后引申为奢侈、过分,如“穷奢极侈”;“忲”通“泰”,表示骄纵。两者结合强化了“挥霍且放纵”的双重含义。
近义词对比
与“奢靡”“侈泰”意义相近,但“侈忲”更侧重行为与性格的双重负面特质,而“侈谈”则指夸大不实的言论。
多用于古代文献中批评官员或权贵的品行,如《晋书》等史书,或文人笔记如《钓矶立谈》。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多作为文言词汇出现于学术讨论或历史文本分析中。
如果需要进一步了解具体古籍用例,可参考《晋书》相关篇章或《钓矶立谈》原文。
侈忲是一个多音字,常用于表达一个人过分奢侈、浪费的行为或态度。这个词具有贬义含义,用来批评那些过度追求奢华和享受的人。
段落2(h2标签):拆分部首和笔画侈忲由“人头部”和“心”两个部首组成,它的拼音为chǐ dài。侈字共有8划,忲字共有8划。
段落3(h2标签):来源和繁体字侈字是汉字“貝”(贝)的繁体字,意为贝壳。忲是少用字,没有对应的繁体字。
段落4(h2标签):古时候汉字写法在古代,侈字曾经使用“戚”作为偏旁,表示贵族姓氏的“戚”。后来,侈字偏旁从“戚”变为“貝”(贝),表示财富、贝壳。忲是一个偏旁无字的字。
段落5(h2标签):例句1. 他的侈忲行为引起了其他人的不满。
2. 这个品牌以侈忲奢华而闻名。
段落6(h2标签):组词、近义词、反义词组词:侈糜(奢侈浪费)、侈靡(奢靡)、侈纵(放纵奢侈)。
近义词:奢侈、浪费、奢靡。
反义词:俭朴、节俭、节约。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