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tail]
(2) 指鳥、獸、蟲、魚等動物身體末端的突出部分
(3) 某種事物殘留的部分
割尾巴
(4) 跟蹤或監視某人的警察或其他暗探
(5) 某些事物的最後部分
飛機尾巴
(6) [appendage]∶指缺乏主見、凡事隨聲附和的人
(1).鳥、獸、蟲、魚等身體末端突出的部分。《儒林外史》第二七回:“﹝太太﹞把魚接在手内,拿刀刮了三四刮,拎着尾巴,望滾湯鍋裡一摜。”《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三回:“﹝我﹞覺得那鴿子尾巴上有異,仔細一看,果是縛着一張紙。” 魏巍 《東方》第一部第十章:“﹝小花狗﹞回過頭向他搖着尾巴。”
(2).指事物的末後部分。 茅盾 《大鼻子的故事》:“這樣的隊伍浩浩蕩蕩前來,看不見它的尾巴。” 楊朔 《秘密列車》:“隻見飛機的尾巴一翹,扔下個炸6*彈。” 浩然 《豔陽天》第一○二章:“ 韓小樂 和 焦淑紅 兩個人又把 馬立本 找了來,讓他清交賬目的尾巴。”
(3).猶餘波。指事件結束以後留下的影響。 老舍 《全家福》第一幕:“您受的那些氣呀,我也趕上個尾巴!”
(4).指反映事物真相的線索。 克非 《春潮急》三八:“他父親 徐錢貴 破壞農業社石灰窯,掉了一隻鞋,他這回也在鞋上露出了尾巴。”
(5).指跟蹤者。 郭沫若 《洪波曲》第三章三:“ 特老 住在 長沙 其實并不那麼自由,在他的後面經常有特種尾巴。” 羅廣斌 楊益言 《紅岩》第一章:“他沉着地轉過幾條街,确信身後沒有釘梢的尾巴,便向大川銀行五號宿舍徑直走去。”
(6).比喻一味追隨或附和别人的人。 周立波 《暴風驟雨》第二部二十:“ 花永喜 怕 張****** ,幹啥都依她,成了她的尾巴了。” 沙汀 《盧家秀》:“弄得旁人都笑話我,說我象 二爸 的尾巴!”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尾巴漢語 快速查詢。
“尾巴”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
生物學概念
指動物身體末端突出的部分,如貓、狗、魚類等生物的尾巴,常用于保持平衡、表達情緒或輔助運動。例如:孔雀開屏時展開尾羽,猴子用尾巴懸挂樹枝。
日常比喻義
科技與自然現象
文化俗語
若需更具體的解釋(如方言、專業領域用法),可提供具體語境進一步分析。
“尾巴”一詞是指動物身體末端的附屬物,常用于指代動物的尾部。
“尾巴”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屍”,筆畫數為12畫。
“尾巴”一詞的來源可追溯到古代漢語。古代的漢字寫作為“尾巴”,而不是現在常用的簡化字形式“尾巴”。
古時候寫作“尾巴”時,使用的是比較繁瑣的字形,由左右兩個部分組成,左邊為“屍”,右邊為“巴”。屍代表了身體,巴則代表了末端。
1. 小貓在玩耍時一直晃動着尾巴。
2. 魚遊動的時候,尾巴擺動得很優美。
尾巴的相關詞語有:
1. 尾部
2. 尾翼
3. 尾鳍
4. 附件
5. 尾隨
尾巴的近義詞是:尾狀物、尾肢、末端。
尾巴的反義詞是:頭部、前端。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