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拜閣的意思、拜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拜閣的解釋

亦作“ 拜閤 ”。 魏 晉 南北朝 婚俗,婚後,新郎禮拜于女家,女家為之宴集。猶後來之拜門。 晉 幹寶 《搜神記》卷四:“婦年可十八6*九,姿容婉媚,便成。三日,經大會客,拜閣。四日,雲:‘禮既有限,發遣去。’”《北史·畢義雲傳》:“及 義雲 成婚之夕,衆禮備設,剋日拜閤,鳴騶清路,盛列羽儀,兼差臺吏二十人,責其鮮服,侍從車後。” 唐 段成式 《婚雜儀注》:“ 北朝 昏禮,壻拜閣日,嫁親婦女畢集,各以杖打壻,為戲樂,至有大委頓。”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拜閣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拜閣”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一種婚俗,指新郎在婚後前往女方家行禮拜見,女方家族設宴款待。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1. 婚俗儀式:婚後新郎需到女方家中禮拜,女方家族舉辦宴會,類似于後世的“回門”或“拜門”。
  2. 别稱:亦稱“拜閤”或“拜合”,是古代婚禮的重要環節之一。

二、曆史記載

三、其他解釋(存疑)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将“拜閣”解釋為“拜訪名勝”,但此說法缺乏曆史文獻支持,可能與原意混淆,建議以婚俗含義為主。

四、文化意義

該習俗反映了古代婚姻中家族聯結的重要性,強調婚後雙方家族的正式互動。

網絡擴展解釋二

拜閣(bài gé)這個詞的意思是指向神明祈求或者緻敬的行為。下面是關于拜閣的部分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 - 拆分部首:拜(手) + 阝(土) - 筆畫數量:共12畫 來源: 拜閣一詞起源于古代漢語,拜指向神明祈求或者緻敬的行為,閣是指供奉神明或者佛像的建築。因此拜閣指的是在閣樓或者廟宇中舉行的祭祀或者禮拜儀式。 繁體字: 拜閣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拜閣的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其中拜字的上部分多用兩個手部的字形,下部分則是一橫,代表兩手向神明或者佛像虔誠地伸出;閣字的上面多加有兩點表示樓梯的形狀。整體上,古代漢字的拜閣寫法更為簡練。 例句: 1. 在寺廟裡,人們經常會舉行拜閣儀式,表達對神明的敬意。 2. 大家踏上階梯,一齊拜閣,祈求來年的平安和好運。 組詞: 拜神、拜佛、祈拜、禮拜、祭祀 近義詞: 參拜、頂禮、朝拜 反義詞: 侮辱、不敬、蔑視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