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督府的意思、督府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督府的解釋

[a military office] 軍府

詳細解釋

軍府;幕府。《北史·崔伯謙傳》:“ 文襄 将之 晉陽 ,勞之曰:‘卿騁足 瀛 部,已著康歌。督府務總,是用相授。’” 宋 曾鞏 《寄郓州邵資政》詩:“督府恩容久,芳箋訊問頻。”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督府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曆史内涵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古代掌管軍事或地方軍政事務的官府機構。以下從權威詞典及曆史文獻角度分述其釋義:

一、基本釋義

  1. 軍事管理機構

    指古代中央或地方設置的都督府,為軍事統帥機構。如唐代于重要州郡設都督府,掌管轄區兵馬、鎮戍事務,長官稱都督。此義項源于古代軍事制度,強調對軍隊的監督與統轄職能 (《漢語大詞典》)。

  2. 地方行政中樞

    明清時期演變為總督衙門的簡稱。總督作為地方最高軍政長官,其辦公官署稱“總督府”或“督府”,主管一省或數省軍民要政,兼具行政與軍事指揮權 (《中國曆史大辭典》)。

二、詞源與演變

三、權威文獻例證

四、現代使用場景

現代漢語中,“督府”一詞主要用于曆史研究、古籍文獻及古裝影視作品中,指代古代高級軍政官署,日常口語已罕用。


參考資料來源: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2. 《中國曆史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3. 《古代職官辭典》(中華書局)

網絡擴展解釋

“督府”是古代中國官制中的重要概念,其含義在不同曆史時期有所演變,主要可從以下方面理解:

一、基本定義

“督府”指由中央政府委派、負責監督或管理地方事務的官員或機構。其核心職能包括維護政治穩定、促進經濟發展及調解地方糾紛。

二、曆史演變與職能

  1. 早期軍事屬性
    唐代以前,“督府”常指軍府或幕府,如《北史》記載的“督府務總”及宋代曾鞏詩中“督府恩容久”,均體現其軍事管理職能。

  2. 明清時期的行政中樞
    清代“督府制”發展成熟,成為地方軍政核心。例如直隸總督府(今河北保定)作為九大總督駐地之一,統管直隸地區軍政要務,參與鴉片戰争、太平天國等重大事件決策。此時督府權力高度集中,甚至影響中央與地方關系,為近代軍閥割據埋下伏筆。

  3. 與唐代制度的區别
    唐代邊疆設“都督府”負責軍事防禦,而“都護府”則兼具行政與邊防職能,兩者地位高于專管少數民族的“羁縻府州”。

三、比喻與延伸用法

該詞也用于比喻權威管理機構或個人,如“部門主任如督府般監督工作”。

四、曆史意義

督府制度體現了古代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的博弈,尤其在清朝,通過“督府同城分治”等設計強化控制,但也因權力矛盾影響政令執行。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案例(如直隸總督府曆任官員),可參考、10的詳細曆史記錄。

别人正在浏覽...

騃憨白折子北鬥星辯博碧雞坊伯季餢飳采禮纏緜缱绻掣白澄神離形齒及楚幽彈子鎖道德義務得濟登科記頂呱呱低聲下氣遞獻風雷幹旍膏唇拭舌割恩蠱弊灏汗洪洪虎夫嘉績教職工幾而不征譏罵金錢松勁正斤重極情盡緻記想隽蔚良車劉海賣賊民戶秘藴泥岡子前家兒千乘之王切似青睜綦溪撒呓掙識塗老馬水丹歎愛天台女挑毛揀刺晼晚蔚荟尾氣逍遙遊邪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