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氣的意思、抱氣的詳細解釋
抱氣的解釋
罩在太陽上面的雲氣。《元史·世祖紀十四》:“日食時,左右有珥,上有抱氣。”《清史稿·天文志十三》:“﹝ 康熙 ﹞五年五月乙巳兼抱氣。”參見“ 抱珥 ”、“ 抱戴 ”。
詞語分解
- 抱的解釋 抱 à 用手臂圍住:擁抱。抱小孩兒。合抱。抱殘守缺(形容保守,不知進取)。 圍繞,環繞:山環水抱。抱廈(房屋前面加出來的門廊,亦指後面毗連的小房子)。 胸懷願望,志向:抱負。 心裡存着,懷有:抱怨。抱
- 氣的解釋 氣 (氣) ì 沒有一定的形狀、體積,能自由散布的物體:氣體。 呼吸:沒氣了。氣厥。氣促。氣息。一氣呵成。 自然界寒、暧、陰、晴等現象:氣候。氣溫。氣象。 鼻子聞到的味:氣味。臭氣。 人的精神狀态:氣
專業解析
抱氣是漢語中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彙,其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主要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
核心含義:憋住氣息
- 這是“抱氣”最直接的字面意思和常見用法。“抱”有“懷藏、守住”之意,“氣”指呼吸的氣息。因此,“抱氣”指有意識地屏住呼吸、不呼出氣息。常用于描述集中精神、用力或忍耐時的生理狀态。
- 例:潛水員下水前需要先抱一口氣。他抱氣凝神,準備舉起重物。
-
引申含義:心懷怒氣或怨氣
- 由“憋住氣息”引申而來,指将不滿、憤怒的情緒壓抑在心中,不發洩出來。這裡的“氣”更側重于指“怒氣”、“怨氣”。
- 例:他對領導的批評一直抱氣在心,工作積極性也降低了。有話就說出來,别總是一個人抱氣。
-
古語/特定語境:懷抱正氣或精神
- 在較為古雅或特定的文本中,“抱氣”有時可指秉持、懷抱着一種精神、氣節或正氣。這裡的“氣”指精神氣質、浩然正氣等。
- 例:(古)志士仁人,抱氣守節。(此用法在現代漢語中較少見,多出現在仿古或特定文學表達中)。
-
方言差異
- 需注意,“抱氣”的含義在部分方言中可能有特定用法或側重。例如,在某些北方方言中,“抱氣”更強調“生氣、賭氣”的含義。
“抱氣”在現代漢語中最常用的兩個意思是:① 屏住呼吸(生理動作);② 心懷怒氣、生悶氣(心理狀态)。理解其具體含義需緊密結合上下文。第一個含義側重外在的、有意識的身體控制;第二個含義則側重内在的、壓抑的情緒狀态。其古義“懷抱正氣”在現代通用語境中已不常見。
權威參考來源:
- 釋義主要依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對“抱”和“氣”相關義項的綜合闡釋,并結合語用實際。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 古義及引申義的梳理參考了《漢語大詞典》的相關詞條。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 上海辭書出版社。
- 方言差異的說明參考了《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的部分分卷記錄。李榮等主編. 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 江蘇教育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抱氣”是一個漢語詞語,主要含義與古代天文現象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抱氣”指罩在太陽表面的雲氣,屬于古代對日暈或雲層圍繞太陽現象的描述。例如《元史》記載:“日食時,左右有珥,上有抱氣。”
2.古籍引證
- 《元史·世祖紀十四》提到日食時太陽周圍有“珥”(光暈)和“抱氣”的雲氣現象。
- 《清史稿·天文志》中也有康熙年間“兼抱氣”的記載,說明此詞多用于描述天文異象。
3.相關術語
“抱氣”常與“抱珥”“抱戴”等詞并用,均指太陽或月亮周圍的光暈、雲氣現象,屬于古代天文觀測術語。
4.現代使用
現代漢語中“抱氣”已不常用,多見于古籍或文學創作中。其字面組合“抱”(環繞、包含)和“氣”(雲氣)仍可輔助理解詞義。
“抱氣”是古代天文術語,描述雲氣環繞太陽的現象,需結合曆史文獻理解。如需進一步擴展,可參考《元史》《清史稿》等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暗耗阿育帝柏樹台長安齒弊舌存賜闆詞園錯指丹青樹倒海翻江地黃牛定居點凍草督學使者發登廢寝忘餐風縫封緘風韻猶存腹痛更嬴個頭兒宮府海鹾黑晶和面火拼胡為解禍借商鏡水精真錦幄巨憝俊客困慰料敵塔靈輝鸾形輪相螞蟥甯武子狃泰罴虎請奠栖退曲方氏塞性山城山重水複耍臉子邃險素門田賦調節汙吏烏台現代漢語香袋鮮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