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搗锉的意思、搗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搗锉的解釋

謂鍘碎搗爛。 宋 周密 《齊東野語·絹紙》:“ 蔡倫 以布擣剉作紙,故字從巾。”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搗锉”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dǎo cuò,其核心含義為“鍘碎搗爛”,主要用于描述通過切割和捶打使物體破碎的過程。以下從詞義分解、古籍用例及現代延伸三個方面進行解釋:


一、詞義分解


  1. 指用工具(如杵、錘等)反複捶打或撞擊物體,使其破碎或變形。例如“搗蒜”“搗衣”均體現這一動作特征。

  2. 本義為一種多刃的手工工具(如鋼锉、木锉),用于切削金屬、木材等材料表層。引申為用锉刀進行磨削的動作。

組合後,“搗锉”強調先切割再搗碎 的複合加工方式,常見于傳統手工藝或材料處理場景。


二、古籍用例

宋代周密《齊東野語·絹紙》記載:“蔡倫以布搗剉作紙,故字從巾。”
此處描述蔡倫改進造紙術時,通過“搗锉”布料使其纖維破碎,便于制成紙張。這一用法印證了該詞在古代工藝中的實際應用。


三、現代延伸

  1. 傳統工藝:如藥材加工中,需将堅硬根莖類材料鍘斷後搗碎,便于煎煮或入藥。
  2. 口語化引申:部分方言或非正式語境中,可能引申為“反複折騰”或“倒騰”某事物,但此用法缺乏權威文獻支持。

“搗锉”原指通過鍘切與捶打使物體破碎的工藝動作,後擴展至描述類似加工方法。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古籍中多用于手工藝場景,現代使用需注意規範性。

網絡擴展解釋二

搗锉(dǎo cuò)一詞的意思是使用锉刀來磨削和修整物體的表面。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的部首是“手”,右邊的部首是“刀”。筆畫數量為13畫。來源于古代的物體加工工藝,人們用锉刀來修整和打磨不同的材料表面,使其更加光滑和平整。 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搗銼」。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這個詞的形狀與現代的寫法有所不同。例如,在甲骨文和金文時期,搗锉被寫成「㕦」和「銼」,形狀更加簡單而古樸。 一些例句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搗锉這個詞的用法。例如:“他使用锉刀來搗锉木頭的表面以使其更加光滑。”或者“我們需要一把鋒利的锉刀來完成這個搗锉工作。” 除了搗锉之外,還有一些與之相似的詞彙。例如,磨削,研磨和打磨都可以用來描述修整物體表面的行為。這些詞可以作為搗锉的近義詞。相反地,平整和粗糙是搗锉的反義詞,它們描述了物體表面的狀态。 希望這些信息能夠滿足你的需求!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