筹度的意思、筹度的详细解释
筹度的解释
谋划;想办法。《旧唐书·岑文本传》:“及将伐 辽 ,凡所筹度,一皆委之。”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心下徘徊自筹度,只除会圣,一命难逃。” 清 吴伟业 《哭志衍》诗:“君也念急难,疏通暗筹度。” ********* 《致海外国6*民6*党同志书》:“现本党极力筹度,务祈早日实现。”
词语分解
- 筹的解释 筹 (籌) ó 计数的用具,多用竹子制成:筹策(a.古代计算用具,以木制成的小棍或小片;b.计策)。筹算。筹码。略胜一筹。竹筹。酒筹。 谋划:筹款。筹备。筹措。筹划。筹集。筹建。运筹。统筹。一筹莫展。 笔画数:; 部首:竹; 笔顺编号:
- 度的解释 度 ù 计算长短的器具或单位:尺度。刻度。度量衡。 事物所达到的境界:程度。高度。风度。 分角的单位,一圆周角分为度:角度。 依照计算的一定标准划分的单位:温度。湿度。经度。纬度。浓度。 电能的单位,一千瓦小时电量的通称。 法则,应遵行的标准:制度。法度。 哲学上指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 能容受的量:气度。 考虑,打算:置之度外。 过,由此到彼:度日。度假。欢度新春。 量词,次:一度。再度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筹度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筹度(chóu duó)是汉语中一个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动词,指对事物进行周密的谋划、考量与安排。其核心含义强调通过深思熟虑来制定策略或处理事务。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核心释义
指筹划、谋虑、估量。强调对事情进行全面、细致的思考与计算,以制定应对方案或决策。
例证:
《后汉书·班超传》:“宜别图画,以全策胜;事更筹度,得失要焉。” —— 指需重新谋划,周全考虑得失。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二版),上海辞书出版社。
二、语义分解
- 筹:本义为计算用具(如算筹),引申为谋划、计算。
- 度(duó):意为揣测、衡量、考量。
二字组合后,强化了“通过精密计算与反复权衡以制定计划”的内涵。
来源:《说文解字注》(段玉裁),中华书局。
三、用法特征
- 书面性强:多用于正式文献或历史文本,如史书、政论。
- 对象广泛:可指军事策略(如《后汉书》用例)、财政计划、政治改革等需系统规划的事务。
例证:
清代魏源《筹漕篇》:“筹度于数千里之外,其势易睽。” —— 指对漕运事务的远程谋划。
来源:《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四、近义辨析
- 筹划:侧重设计步骤(如“筹划项目”)。
- 筹谋:强调长期策略(如“筹谋大业”)。
- 筹度:更突出权衡利弊的思辨过程(如“筹度得失”)。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权威参考依据:
-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 《说文解字注》
- 《古代汉语词典》
-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网络扩展解释
“筹度”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含义为谋划、考虑办法,常用于描述对复杂事务的深思熟虑和策略制定。以下是详细解析:
1. 词义与用法
- 核心含义:指通过周密思考来制定计划或解决问题,强调策略性和系统性。
- 示例:
- 《旧唐书》提到“凡所筹度,一皆委之”,意为将重要事务的谋划完全托付给他人。
- 孙中山《致海外国民党同志书》中“现本党极力筹度”,指国民党正在努力谋划策略。
2. 读音与构成
- 拼音:现代汉语中多读作chóu dù(部分古籍中或读为“chóu duò”,如《三国志》注音)。
- 单字解析:
- 筹:原指竹制的计数工具,引申为谋划(如“统筹”)。
- 度:此处取“考虑、衡量”之义,与“审时度势”中的“度”同义。
3. 应用场景
- 古代文献:多用于军事、政治决策(如《三国志》中杨仪“筹度粮谷”的记载)。
- 现代语境:可泛指对复杂事务的规划,如商业策略、项目筹备等。
4. 近义词与关联词
- 近义词:筹划、筹谋、运筹、规划。
- 反义词:轻率、随意、草率。
提示:如需查阅具体古籍用例或更详细的词源,可参考《旧唐书》《三国志》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黯黯豹藏雾别鹤离鸾不藉木卜正憯酷操劳齿及楚王城村砧德本电位差计耳挖勺废怠绯袍贵壮贱老谷士黑阁落黑毵毵红蕖护书虎啸龙吟沍严交赞阶段借阅井硙机械能揩羯鼓老马嘶风两泪汪汪梁孟相敬鍊液六王砾洲马庌苹蘩乾暵穷途之哭屈威上弟生绢牲牵声压神委麝幄蛇蜴食日饰语手礮说长话短朔蓬私会条数退座罔措韦当问安视膳县办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