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方趾圓顱的意思、方趾圓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方趾圓顱的解釋

方形腳、圓形頭為人的特征,因以指人。《南史·陳紀上·高祖》:“茫茫宇宙,惵惵黎元,方趾圓顱,萬不遺一。”《陳書·高祖紀上》作“方足圓顱”。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方趾圓顱是漢語成語,字面指方形的腳趾與圓形的頭顱,出自《淮南子·精神訓》:“故頭之圓也象天,足之方也象地。”後引申為人類的代稱,強調人類區别于其他生物的外形特征與智慧本質。

一、核心釋義

  1. 字面形态

    “方趾”指腳掌呈方形(古人認為地屬方),“圓顱”指頭骨呈圓形(對應天屬圓),合指人體外形特征。此說源于古代“天圓地方”的宇宙觀,象征人乃天地所生。

    來源:《淮南子·卷七·精神訓》(中華書局點校本):“頭之圓也象天,足之方也象地。”

  2. 引申含義

    代指全體人類,突顯人作為“萬物之靈”的獨特性。如《南史·陳武帝紀》載:“方趾圓顱,萬不遺一。”強調人類在自然中的主體地位。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二版)第6冊,第1103頁。

二、文化内涵

該詞蘊含中國古代哲學中“天人合一”思想:

三、權威典籍佐證

  1. 《淮南子》原典

    西漢劉安所著,系統闡述道家宇宙觀,為成語最早出處。

  2. 《南史》用例

    唐代李延壽撰史書,以“方趾圓顱”指代百姓,印證其人文含義的定型。

  3. 現代辭書釋義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第382頁明确釋義:“指人類。”


注:本文釋義綜合《淮南子》《南史》等古籍原典及權威辭書,文化分析參考中國古代哲學研究著作,符合學術規範與考據要求。

網絡擴展解釋

“方趾圓顱”是一個漢語成語,通常用來代指人類。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出處與用法

  1. 文獻來源:
    • 最早見于《南史·陳紀上》:“茫茫宇宙,惵惵黎元,方趾圓顱,萬不遺一。”。
    • 《淮南子·精神訓》也有類似表述:“頭之圓也象天,足之方也象地。”。
  2. 語法結構:
    • 聯合式成語,通常作賓語、定語,如“方趾圓顱的人類”。
  3. 讀音注意:
    • “趾”讀作zhǐ(第三聲),易誤讀為“zhí”。

近義詞與相關表達


示例與擴展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文獻原文,可參考《南史》《淮南子》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白社人傳家寶從谏如流大廓躭味登高低佪杜門謝客二葛芙蓉劍符曜宮車晏駕供吐廣潒關山月龜蔡詭服果穗國彜國猷孤直駭恻行竈呵膠畫毂黃目尊歡康君王郡邑客坊姱尚粝飯沴孽蠻花貿理茅竹懵懵懂懂棉桃明樓彌士木槅黏膜潛淪清忠秋吟蛬三登士田守錢虜授政貪惏無餍讨氣停潦外官歪剌無戲遐方絕壤閑良官下心意戲筆渫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