躭味的意思、躭味的詳細解釋
躭味的解釋
謂沉浸其間,深加玩味。 唐 康骈 《劇談錄·說方士》:“有 張孺華 者, 襄漢 豪士,躭味玄默。” 唐 谷神子 《博異記·呂鄉筠》:“老父曰:‘老人少業笛,子可教乎?’ 鄉筠 素所躭味,起拜,願為末學。”
詞語分解
- 躭的解釋 躭 ā 同“耽”②。 筆畫數:; 部首:身; 筆順編號:
- 味的解釋 味 è 舌頭嘗東西所得到的感覺:味覺。味道(亦指興趣)。滋味。 鼻子聞東西所得到的感覺:氣味。香味兒。 情趣:趣味。興味。意味。津津有味。 體會,研究:體味。耐人尋味。 量詞,指中草藥的一種:五味藥。
網絡擴展解釋
“躭味”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1.基本釋義
“躭味”拼音為dān wèi,意為沉浸于某事物中并深入體會、玩味。該詞強調對某種學問、藝術或思想的專注與反複琢磨,帶有濃厚的文化意蘊。
2.古籍用例
- 唐代康骈《劇談錄·說方士》提到:“有張孺華者,襄漢豪士,躭味玄默”,描述張孺華沉浸于道家玄默思想的狀态。
- 唐代谷神子《博異記·呂鄉筠》中記載:“老人少業笛,子可教乎?鄉筠素所躭味”,指呂鄉筠對笛藝的癡迷與研習。
3.現代關聯
該詞雖古雅,但可用于形容對學術、藝術或興趣領域的深度投入,例如:“他躭味古籍多年,終成一代學者。”需注意與“暧昧”(含模糊、不明朗義)區分,二者字形、含義均不同。
4.結構解析
- 躭:同“耽”,表沉溺、專注;
- 味:指體會、品鑒。
組合後強調“深入沉浸并反複體悟”的行為狀态。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籍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躭味(tán wèi)這個詞是指嘗試不同的味道或食物,可以通過品嘗來獲取信息和體驗。它是由“躭”和“味”兩個字組成。
“躭”字的部首是“⺼”,它表示肉類。它的拆分字形為“月”和“罙”。而“味”字的部首則是“口”,它表示與口有關的事物。它的拆分字形為“口”和“未”。
“躭味”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食品文化。在古代,人們用食物的味道來判斷其品質和特點。躭味成為了一種重要的鑒賞和品嘗美食的方法。
繁體字中,“躭”字被寫作“貪”,而“味”字保持不變。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在有所不同。根據古代文獻記載,躭味的古漢字寫作為“貤味”。
以下是一個例句:“他喜歡躭味,經常嘗試各種不同的菜肴。”
與躭味相關的組詞包括躭味覺、躭味講究等。
躭味的近義詞可以是嘗味,體驗風味,品味等。
躭味的反義詞可能是厭味,不嘗味,無味等。
希望這些回答能幫到你!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我很樂意再次回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