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言守錢奴。《後漢書·馬援傳》:“凡殖貨財産,貴其能施賑也,否則守錢虜耳。” 宋 陸遊 《悲秋》詩:“殘年孤寂不禁秋,醉自凄涼醒更愁。富貴空成守錢虜,吾今何止百宜休。”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王侃》:“彼守錢虜,别有肺腑。苟無勢力以壓之,雖其至親好友,少有所求,尚睫毛一寸長,棱棱若不相識。”亦省作“ 守虜 ”。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崔秀才》:“堪歎近富者,唯利之是趨。滿盈神鬼惡,往往寄禍沽。用是常自惕,羞為守虜徒。”
“守錢虜”是一個漢語成語,主要用于形容有錢卻極其吝啬、不願施舍的人,帶有明顯的貶義色彩。以下是詳細解釋: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例或曆史背景,可參考《後漢書》、陸遊詩集等原始資料。
《守錢虜》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一個人對錢財非常珍視,像守護自己的虎子一樣保護着。
《守錢虜》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分别為:
宀(ㄅㄧㄡ)+ 钅(ㄐㄧㄣ)+ 虍(ㄏㄨ)
《守錢虜》最早出自北魏時期郭璞所著的《文選》中,但該成語中的“虜”字在古代并不是指敵人或奴隸,而是指自家的兒子。這個成語形象地比喻一個人對錢財的執着保護。
《守錢虜》這個成語的繁體字為《守錢虜》。
在古時候,守錢虜這個成語的漢字寫法有一些變化,例如守字有時候會寫成宀(ㄅㄧㄡ)+ 寸(ㄘㄨㄣ),虜字有時候會寫成虍(ㄏㄨ)+ 侖(ㄌㄨㄣ)。
1. 他對于賺錢真是守錢虜一般,連一分都舍不得花。
2. 她對自己賺來的每一筆錢都像守錢虜一樣精打細算。
守寡、錢財、虎視眈眈
吝啬鬼、小氣鬼、守株待兔
大方、慷慨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