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adily accept sb.'s correct opinion or advice] 舊時形容君主能很好地聽取臣下的進谏,像水從高處流到低處一樣自然
謂聽從善意的規勸,就象水從高處流下一樣順暢。形容樂意接受别人意見。多用于帝王。 漢 班彪 《王命論》:“見善如不及,用人如由己,從諫如順流,趣時如響起。”《宋書·顧觊之傳》:“其有見善如不及,從諫如順流,是則命待教全,運須化立。” 唐 陸贽 《普王荊襄江西道兵馬都元帥制》:“從諫如流,改過勿吝。”《兒女英雄傳》第三七回:“﹝ 安老爺 ﹞説:‘大哥莫忙,把帽襻兒扣好了。’他從諫如流,連忙伸了一把漬滿了泥的長指甲,也想把那扣兒擄上去。”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二三章:“咱們既然要齊心打江山,我就應該做到從谏如流,你們就應該做到知無不言。”亦省作“ 從流 ”。 南朝 梁 蕭統 《<文選>序》:“又 楚 人 屈原 ,含忠履潔,君匪從流,臣進逆耳。”
從谏如流指君主或上位者樂于聽取臣屬的勸谏,如同流水般自然順暢,形容虛心接受意見的态度。該成語出自漢代班彪《王命論》,其釋義與用法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本義為“聽從、采納”,《說文解字》釋:“從,隨行也”,引申為接受建議。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指臣子對君主的規勸,《廣雅·釋诂》注:“谏,正也”,即直言糾正過失。來源:《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比喻迅疾無阻,如《詩經》“如川之流”,形容采納意見時毫無滞礙。來源:《辭源》(商務印書館)
該成語強調上位者以開放姿态接納批評,核心包含兩層含義:
典籍例證:
班彪《王命論》載:“從谏如順流,趣時如響赴”,以水流比喻納谏的順暢。來源:《漢書·叙傳》
強調其政治語境,特指君主納谏,後泛用于領導者。
指出典故源于《左傳·宣公十二年》“荀林父谏曰……”,體現春秋時期谏議傳統。
“從谏如流”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指接受善意的規勸像水從高處流下一樣順暢自然,形容樂于聽取他人的批評或建議,并積極改正。舊時多用于形容帝王虛心納谏,現也適用于普通人。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出處原文,可參考等來源。
按練百鳥朝鳳幫腔跛驢剝削菜單柴桑令钗頭鳳昌庭差遜圌廪打發達順大專二次曲線廢寝忘飱服降概複綱運工分光價紅拂後期講章畸客金辂濟濟跄跄蝌蚪文字連三跨五療瘡剜肉烈火幹柴埋頭闵懑撓曲枉直盤倉評事七言律阒其無人人民三九沈蠱射葉失禮始終受屈疏利四疆太牢忝踰通幔通憂共患偷越推辭網絡經濟危腦帽暐映矹矹蝦蟇衣霄壤邪險